风信社资讯
肠道向左 运动向右
2017-06-05 07:35 来源:新营养
今天,当我们把肠道微生态和运动营养作为2017年新营养领跑峰会的主题时,大家也许发现了两者的共同点——这两个领域足够火爆,但潜台词是,他们也备受争议。
肠道微生态为何如此备受关注?其实人类一直都关注着身体健康,但却并未找到其中的关键之处。比如古埃及人,他们非常关注身体的各部分,认为在来生会用到,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些部位。尽管他们非常小心地保存着胃、肺、肝等器官,但是他们却把大脑扔掉了。这其实也符合逻辑,大脑究竟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当时的古埃及人对此一无所知。但是请想一下,如果我们身体里有一个被忽略的器官,和大脑有着同样的重量,而且和我们是谁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对它却不甚了解,也并未重视过它。而如今通过新的科学进步,我们能够开始去理解它对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重要性。你难道不想多了解它一些么?事实是,我们真的有那样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肠道,或说肠道微生物。
科学的进步让我们有机会把“看不见的肠道微生物”和“看得见的健康”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领域如此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援引2015年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的原句“肠道菌群与人体相互依存而共生,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参与机体代谢、能量平衡以及免疫调节等,目前认为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人体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态有着不同的构成和功能,受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和饮食结构等影响。胃肠道不同部位细菌谱的构成和相应的代谢特征参与维持人的健康。阐述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微生态重要特性,对研究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在全球范围内,一场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热潮呼啸而来。市场调研机构BCC Research公司指出,在未来5年中,整个益生菌市场的规模将会增长到160亿美元,到未来的10年末达到500亿美元,其复合增长率为8%。而亚太地区市场将超越世界上所有地区,到2020年,其市场价值将增加到19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3%。中国的益生菌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尽管比发达国家晚十年左右,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近年来中国益生菌产品以每年平均增长超15%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的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约为423亿元。
除了益生菌市场,益生元领域同样一派繁荣景象。研究机构Zion Research2105年发布的全球益生元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益生元市场容量是625千吨,市值大约是30亿美元。来自Global Market Insights2016年的分析报告称,2015年益生元市场大小为33.1亿美元。而研究与市场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美通社2016年8月8日发布的最新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预计从2016年到2025年,益生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到2025年益生元市场市值将会达到106亿美元。
大约是这样的市场调查数字太具诱惑力,于是,一些人“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了这样一个领域中来,而他们进入肠道微生态(制剂)领域的初衷或许仅仅是因为这个领域足够热,而相关的研究足够多,多到可以不用自己辛苦做临床,就可以用现成的数据去引导(或许是误导)消费者。于是就遇到了开篇我们提及的问题,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的话题讨论,一旦有人提及肠道微生态这一话题,也必然有人会发出质疑,肠道微生态(制剂)看上去似乎可以“包治百病”了。其实,所人有都清楚,世上没有“万灵丹”(至少现在没有),但基于科学基础上的研究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依靠可信赖的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个体营养健康干预的可能。而将这些可能通过确凿的临床试验反复验证,最终落地的相关产品正是我们今天所划定的肠道微生态产业的边界。是的,严谨的科学研究和缜密的临床试验以及客观的第三方认证是我们可以为这个产业划定的道德边界。在边界以内,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
我们也相信,于2017年6月8日来参加肠道微生态主题的新营养领跑峰会的全体嘉宾们,正是受到了这份光明的感召。
和肠道微生态(制剂)产业情形类似的还有中国的运动营养产业。之所以是“类似”而不是“相同”是因为两者都备受关注,但如果说中国的肠道微生态制剂产业已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的话,那么中国的运动营养产业或许正在前往一片“繁荣景象”的路上。这是不止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谈及运动营养时用到的修辞。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运动营养食品/饮料销售额达600亿美元2009-2014年间,全球运动营养食品销量同比增长50%。其中运动饮料以外的运动营养食品销售额为101亿美元,美国占据最大市场比重,达59.5亿美元,超过全球市场的一半。而《世界运动营养品市场——2014—2020机会与预测》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运动营养品市场将达到336亿美元的市场总额,从2015年到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
目光转回中国市场,统计表明,我国运动营养食品的销售额从2005的1.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1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运动营养产业的规模将达到46亿元。2014年我国运动营养食品销量较2009年同比增长约为175%,约为全球增速的3倍。尽管“涨势”喜人,但从绝对值上来说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也正是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资本率先嗅到了运动营养市场的商机。去年,国内食用油巨头西王食品斥资近49亿元收购了专注于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健康食品的全球领导品牌Kerr成为了一时佳话。
当然,吸引资本进入运动营养市场的不仅是来自于消费层面的刚性需求,还有政府层面的政策利好。无论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还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传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提倡科学运动、合理营养,变“被动型健康”为“主动型健康”。这种政策引导将对整个运动健康营养产业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而最终,所有的利好都形成了一股合力,推动着这个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新鲜的领域快步向前,一路追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面对许多问题。
最棘手的问题无疑是到哪里寻求目标消费者?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万名左右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1万多人从事专业健美运动;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3.4亿。再加上我国2.08亿中小学生,从事业余体育运动者大约是5.48亿。
按理说,这5个多亿的运动人群,再加上不从事运动,但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无疑会形成一个运动营养食品需求的巨大市场。但实际情况却让我们觉得实际情况并非我们臆想的那样乐观。尽管国内对运动营养食品的潜在需求巨大,但由于缺乏运动营养知识,又得不到合理指导,往往不知道如何补充营养以保证运动效果。据了解,在国外,运动营养食品以10%的年增长率增长,人们的使用意识较高,使用营养食品人数的比例在40%以上,中年人群则高达60%。而在国内,由于运动营养产业起步较晚,人们对运动营养食品的认知率低,仅有4.9%的人在使用。所以市场教育与引导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另外一方面,法规与技术的问题也无法忽视。以运动饮料为例,直至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电解质饮料和蛋白粉就是运动饮料。但实际上,按照最新版的《饮料通则》(GB/T10789-2015)前者与运动饮料同属于特殊用途饮料范畴,而后者准确的归类是固体饮料。但如果抛开这两个我们曾经误以为是运动饮料的品类,那叫得响的运动饮料单品恐怕还真是让人一时语塞。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博士在分析中国的运动产业现状时表示,人类健康而有活力的状态才是最自由而和谐的状态,当下中国已经步入休闲和娱乐时代,“向运动要健康”成为必然趋势。而眼下,把5亿多目标人群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运动营养产品消费者,才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行业协会的法规推动,还需要每个身处运动营养产业的企业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这亦是2017年6月9日,上下游企业齐聚2017新营养领跑峰会,围绕“运动营养”展开讨论的初衷。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