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在营养领域,肠道菌群这把火会烧向何方?
2018-07-05 07:36 来源:新营养
首先,对人类自身、对微生物、对人类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的重新认识,这是根本之根本,我们以往在消化、代谢和营养的研究上,完全忽视微生物的作为,完全不理会生态系统的合作协同。现在我们需要补课,甚至我们要做好在某些特定领域一定程度颠覆传统营养学的准备。

同时,对共生微生物的深入了解,也让免疫学需要被重构,这里面有很多基础研究的工作要做。而关注食物与人体共生体的营养专业人士,需要长期关注免疫相关研究的进展,这可能帮助解释食物过敏、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在过去几十年,营养学研究过于关注特定有效成分,理论体系和研究结论可能走了弯路。肠道菌群相关研究不仅带来了新知识,更是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和新工具。

比如,以往对膳食纤维的研究很难深入,而结合肠道菌群、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却可以发表在Nature这样的杂志上。
菌群是个复杂系统,食物的成分、代谢产物、基因互作、宿主与微生物的互作等等都是复杂体系,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积累起来的方法,不会也不应该只被利用于菌群研究,还可以被利用于营养学本身的复杂机制研究。
营养学研究或许要真正走出“有效成分”陷阱,迎来更为系统的能够解决复杂机制问题的时代。
这一定是长期火火火的研究方向。


先举两个例子,说明肠道菌群研究可以回答以前所不能回答的问题。
比如,不同的人为什么对相同的益生元有不同的响应。

再比如,同样的粗粮面包为什么对不同人群的血糖改善作用不一致。

肠道菌群研究带来的第一个重大机遇是——重新认识营养,重新认识营养对疾病和健康的根本性作用,完全提高营养学在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中的地位。

第二个重大机遇,不仅是做营养的人在摇旗呐喊,而是越来越多临床医生都在呼吁的——“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营养不仅维持人类的健康,还能在治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这必须是重大机遇!

第三个重大机遇,那就是真正的经得起验证的个体化营养成真,已经有很多实践证明,把一直被忽略的菌群因素考虑在算法中以后,给出来的个体化方案相当精准。


就如2014年在Nature发表的文章所言,我们需要认识到肠道菌群研究本身的问题。

在研究中,还有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很根本的问题需要被解答:
现有研究手段的可靠性如何?比如,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基于不完全可靠的工具做的研究靠谱么?
怎么才是健康的菌群组成?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人可以明确回答。
粪便菌群到底多大程度上代表肠道菌群?整个肠道长达数米,每一段的菌群和相对应的代谢功能到底有多大差别?受限于取样方法,现在很难完整回答。
菌群到底起多大作用?菌群和宿主自身基因、环境等因素一起共同决定疾病和健康,在特定情况下,菌群到底发挥多大作用?目前量化方法还很有限。
通过动物模型确立的因果关系真的靠谱么?很多菌群、营养与代谢的研究结果是基于动物模型甚至细胞株实验取得的,并不靠谱。
细胞和分子层面的确切机制是什么?大部分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并没有充分阐述细胞和分子机制。
研究本身的系统性问题,可能会带来营养专业人士对相关研究和转化工作的理解偏差,可能误导自身,也可能最终误导消费者、患者。

同时,研究火热,专业人士也异常兴奋,但消费者和患者教育非常难做,如何突破?这也是在新营养时代,专业人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整个领域还没有看到基于肠道菌群并有充分科学背书的爆款产品。益生菌火爆,但更多是营销(有些甚至是伪科学营销)的成功,还不是整个品类的全面成功,甚至我们对基于肠道菌群研究的产品应该归于什么品类都还未明确。
一个跟中科院和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约吃饭的故事,说明即便所有信息在逻辑上都对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会被最直观的信息带错。
在故事中,前后语境全部是讨论去A餐厅吃饭,但因为同行的教授不是直接发出A餐厅的地图,而是发出了这个餐厅隔壁的B餐厅的地图,受邀的教授就是先去了B餐厅。

这是很多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要充分注意的问题,我们需要真正的产品经理思维——那就是真正从受众、客户、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并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统筹产品开发全局的产品经理。
而且,营养领域的企业应该把推动产品经理思维成为一把手工程,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这是回归企业的经营本质——创作顾客的根本需要!我看到一些企业在肠道菌群研究和转化火热的时候,不注重产品和产品经理思维,而是更多在讲故事谈概念,搞资本运作甚至做忽悠,这个背离了企业的本质。

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中国很多企业已经体会到了研究缺乏的弱势。现在很多企业在逐步增加研究投入。
舍得花钱是好事,但务必要注意找到真专家,避免在大额投入后,取得的成果却极为有限。同时一些企业应该搞真正的“学术营销”,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学术营销,否则脱离不了原料供应商的身份定位,很多时候无法撼动下游客户的选择。

在研究持续火热的当下,知识激增,持续学习会是跟上这个火热时代的不二法门。我特别建议营养专业人士多学习宏观生态学、伦理学相关知识,同时,跟进新传播时代的营销和传播工具,努力不辜负肠道菌群带来的巨大机遇。

新营养·领跑峰会上的热心肠先生 蓝灿辉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