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Gut》:乳糖不耐受,双歧杆菌参与惹祸?

2021-06-12 00:17   来源:新营养

一直以来乳制品都是公认的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钙的优质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出:每人每天应当至少饮食300g奶的营养标准。但是,据目前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居民的奶制品摄入量普遍偏低,其中,一部分人群是因为不爱或者不喜欢喝;另一部分人则是想喝却不能喝——饮用乳品后,会出现肚子不适的感觉,包括腹痛、胀气、腹泻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受”。 不可忽视:90%的中国人都有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LI),又称乳糖酶缺乏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因体内缺少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低下,在饮用或食用牛奶等乳制品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食物中的乳糖,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腹痛、腹泻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乳糖不耐受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属于基因缺陷疾病,这类人群比例低,且不可恢复;第二种为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主要由一些疾病引起小肠上皮损伤导致分泌乳糖酶减少,造成暂时性的乳糖酶缺乏,大多数人病痊愈后,即会恢复正常;第三种为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也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最常见的乳糖酶缺乏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造成的,其发生率与年龄、种族以及饮食习惯相关。 由于不同的饮食环境及习惯的不同,乳糖不耐受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发病率也大相径庭,白种人特别是北欧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生率明显要低,如北欧2%-15%、中欧9%-23%、美国白种人6%-22%,印度北方20%-30%,而在亚洲患病率可达95%~100%。据维基百科统计数据显示,亚洲人(包括北美印第安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高于欧美人,在泰国,大约98%的人不能耐受乳糖,而在丹麦只有3%,中国则为90%以上。

图:全球乳糖不耐受患病率

根据现在世界人口计算,全球有数十亿人为乳糖不耐受,但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究其根本:双歧杆菌可能是介导乳糖不耐受症的罪魁祸首

先前的研究发现,成年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丰度取决于乳糖不耐受基因变异和乳制品摄入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补充了其他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和宿主乳糖代谢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的发现。然而,肠道微生物群对肠道相关乳糖不耐受症状发生的影响仍不清楚。 近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发表在《GUT》上的一篇综述分析了乳糖不耐受(LI)的多种因素,研究强调了基因组成和饮食模式在LI个体胃肠道症状发生中的影响,发现乳糖不耐受者的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且双歧杆菌属的丰度与乳制品摄入及肠道不适(包括腹痛、腹部不适、腹胀)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双歧杆菌属部分介导了乳制品摄入与肠道不适之间的关联[1]。 研究人员分析了959名荷兰生命队列参与者关于肠道疾病(腹部不适、腹胀、打嗝、腹痛、肠胃气胀和恶心)、基因、肠道微生物组和饮食的数据。并根据高加索人群中LI的功能性变异rs4988235的存在对LI的遗传状况进行了分类,发现81人(8.4%)存在LI的隐性基因型(G/G)。 进一步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法对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组组成研究,发现LI组的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丰度比非LI组增加,并且LI组的(图A)双歧杆菌丰度与乳制品摄入量呈正相关(R=0.22,p=0.05),但非LI组没有(R=0.02,p=0.48);在LI个体中,双歧杆菌丰度与(图B)总肠道不适评分呈正相关(R=0.33,p=0.003),具体来说双歧杆菌丰度与(图C)腹痛、(图D)肠胃不适和(图 E)腹胀呈正相关,而与其它肠道疾病无显著关联。

图:乳糖不耐受者的双歧杆菌属丰度和肠道不适的关联

最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中介分析以解决乳制品摄入量和双歧杆菌丰度如何影响LI个体症状的发生,发现乳制品摄入量和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关联部分是由双歧杆菌丰度介导的。

图:牛奶摄入量、双歧杆菌丰度和肠道症状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LI患者所经历的特定肠道症状可能是肠道内双歧杆菌丰度的结果,而不是乳糖摄入的直接影响。这项工作支持了最初的报道,即乳糖发酵菌的代谢产物可能与LI症状的发生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饮食品质与营养均衡,牛奶成为大家摄入能量的日常途径,但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仍亟待解决。而这项研究却发现:双歧杆菌属部分介导了乳制品摄入与肠道不适之间的关联,为之后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打开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randao Gois MF, Sinha T, Spreckels JE, et al.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mediating lactose intolerance symptomsGut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8 March 2021. doi: 10.1136/gutjnl-2020-323911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蓬勃的益生元市场,为肠道健康产品赛道烧一把火
下一篇:为肠道注入健康正能量,「益生元」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