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活菌?灭活菌?能减少脂肪的一样是“好菌”

2020-08-26 01:11   来源:新营养

这是一个食物“来之过易”的时代,在人们沉迷于美食的便捷时,也许尚未意识到,肥胖正悄然入侵。 根据2016年《柳叶刀医学周刊》(Lancent Medical Journal)的数据,中国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2016年,中国的肥胖人数已经超越美国,正式成为世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球肥胖人口中,有16.3%的男性和14.2%的女性为中国人。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至2030年,每4个孩子中将有一个是超重的。届时,中国将有5000万儿童的体重被列为超重或肥胖。 然而,生活中却总有一些“瘦子”,明明“吃得比猪多,运动得比龟少”,却偏偏就是不长肉,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肠道菌群。 人体微生态是动态且敏感的 资料显示,人体自身有10万亿个细胞,而携带的微生物却有100万亿个。这些微生物部分与细胞密切接触,交换能量、物质,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人体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它们在胎儿出生后即进入人体,建立人体微生态系统,终生相伴直至死亡。其中,以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重要、复杂。
图:微生态系统的形成
人体胃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正常人体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400-500种菌群,它们共同生长、相互依赖和制约,在人体内构成微生态平衡。因此,人体微生态平衡也主要指向胃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如果胃肠道菌群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发生,例如腹泻、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结肠癌、老年痴呆症等。由此可见,胃肠道菌群的平衡与人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一句话所说:万病之源,源于肠道。 同时,肠道微生态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也非常敏感,会随着饮食、天气、心情等发生变化。环境污染、药物滥用、营养过剩及精神压力、儿童发育期菌群多样性不完善、成年人40岁后菌群多样性下降等都可能是引起益生菌数量改变的原因。成年人尚且如此,老年人和儿童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远不及成年人稳定,是更容易受到菌群失调影响的人群。 肥胖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 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能量调节和脂肪储存,而肠道菌群的能量收获也是增加机体整体能量获取的重要中间环节之一。但是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体内的脂肪就会堆积。研究发现,菌群失调是肥胖人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人体的肠道菌群或可为肥胖的发生“添砖加瓦”。 2013年9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I. Gordon教授课题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阐述了“双胞胎姊妹,胖女孩的肠道菌群使得小白鼠变胖,而瘦女孩的肠道菌群让小白鼠变瘦”的有趣故事,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和肥胖及代谢基因的关系。研究发现,把双胞胎姐妹中胖女孩的菌群移给小鼠,在低脂高纤饲料的喂养下,小鼠照样变胖;而把双胞胎瘦女孩的菌群移给小鼠,小鼠在同样的喂养条件下则不会变胖。 肠道菌群会对胖瘦产生影响,而这或可通过合理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配合一定量的运动,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一项评论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消化健康仍是益生菌产品最常见的健康宣称,但近年来,用于体重管理的益生菌逐渐获得了相当大的吸引力。
图:国内益生菌健康宣称统计,2014-2018
其中,乳双歧杆菌BPL1(CECT 8145)菌株在减脂方面突出,活菌或灭活后均可产生效果。这一菌株如何在体重控制领域“大展拳脚”?有哪些产品抢先一步,已将BPL1菌株加入配方中?8月26日下午15:00,艾地盟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高伟,将在「营养盒子」直播间分享话题——《活菌?灭活菌?能减少脂肪的才是“好菌”》: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磅】“益生菌科学研究十大热点”权威发布!
下一篇:守护儿童免疫健康的明星菌株-嗜酸乳杆菌DD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