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人间失糖?
2019-12-15 02:52 来源:新营养
嗜甜乃人本性,失之我命,得之我幸。在《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中曾经记载,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
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医学实验证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对大脑的作用和毒品有异曲同工之效。糖在过往因提炼过程中需要丰饶作物和先进工艺的支持,一直都稀有而珍贵,服下又如同毒品营造的幻境,让人短暂地远离生活的哀愁和焦虑,糖似乎成了我们对抗百态人生的一剂安慰药。
糖的重要性不仅是供应我们人体活动中超过70%的能量,糖也是脑神经系统热能的唯一来源,人体进行呼吸、血液循环、肢体运动及体温保持等,都少不了糖、特别是儿童生长发育,糖更是不可少的营养素。
特别重要的是肝脏、肌肉中均含有糖元,血液中含有葡萄糖,体脂的一部分由糖元转化而来,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无不含有糖的成分。它与蛋白质合成的糖蛋白,是许多激素、酶和肌体的基本成分。可为什么现在大家今天都谈糖色变?
近几个世纪中,西方国家乃至部分亚洲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在今天,这种趋势第一次被中断,现代社会年轻人的平均寿命将会比他们的父辈更短。其中的决定性危害因素与当下高糖、高脂、低纤维的食品的泛滥,年轻人缺乏锻炼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饮料是高糖饮食的典型载体
慢着,在笔锋一转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还给“糖”一个公正的解释。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糖粉,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高糖食品,糖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更多是后者,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
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糖分摄入过多而产生饱腹感,阻碍肠道中有益菌的定植,同时也会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AD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
减糖风暴下甜味剂当道,患得患失
市场调查显示,减糖最常用的配方是用零卡路里或低卡路里的甜味剂或糖醇来代替一部分糖,最典型的案例,便是零度可口可乐。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在食品工业中受到广泛应用,并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人工甜味剂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诱导葡萄糖不耐受
我们常见的,用来代糖或减糖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糖精、阿巴斯甜、食糖素、安赛蜜。
历史上第一种甜味剂是糖精,其甜度为蔗糖的500~600倍,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从而迅速在全球范围大量使用。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糖精在大鼠喂样实验中出现膀胱癌案例相继在美国、加拿大出现,欧美国家相继取消糖精“公认安全”资格,目前对糖精的安全性依然有争议,虽然没有禁用,但是要求使用时必须标明。欧美国家糖精使用量不断减少,我国政府也严格控制糖精的生产和使用(婴儿食品中不允许使用)。
另外一个典型代表,阿斯巴甜含有较少的热量,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在各国一直争论不休。人工甜味剂可导致肠杆菌、梭菌、大肠杆菌丰度增加,乳杆菌丰度降低。肠道菌群的改变还可影响糖及甜味剂的代谢途径,从而影响宿主健康。
有文献表明,大多数糖和人工甜味剂通过糖转运体在小肠内被积极吸收,导致只有5-30%的糖和甜味剂到达大肠。因此,与大肠相比,小肠环境中的糖和甜味剂含量增加了约10倍。糖和甜味剂影响肠道菌群代谢途径、组成丰度和基因遗传均发生改变,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糖和甜味剂影响肠道菌群的途径
伴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避之不及,更愿意挑选天然、植物来源的替代物,食品行业趋势也在逐步淘汰这种简单的替换方案。而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天然甜味剂,有利也有弊。如同合成的高强度甜味剂,甜菊糖苷通常无法单独取代食糖。与食糖相比其甜味会迟到,而且后味较苦,甚至会逗留很长时间。
微生物的智慧或许让人间不再失糖
减糖绝非易事,但把精力和重点全都放在甜味剂创新方面,显然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研究是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代谢能够影响人类生物学的多重特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着眼于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的影响,并且尝试通过精准的微生物定向干预措施改善健康状况,即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来达到改善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益生元是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
以促进健康的物质
作为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要微生态制剂,益生元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比如低聚果糖,本身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于纯植物甜菜与甘蔗,其甜度是食糖的30-60%,经过生物酶转化提取。其健康价值主要通过作用肠道菌群,已在大量人体临床实验中被证实能显着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并通过增加饱腹感而帮助减少热量的摄入;另外,健康人群连续4周每天摄入15g低聚果糖,不会引起空腹血糖、血脂的变化,对血糖、血脂代谢无影响。
益生元低聚糖相较于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甜味剂,除了拥有更天然的口感,其本身的膳食纤维属性以及调控菌群的作用,成为更有持续性和健康的选择。与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的复配,不但能消除后味的异味,也能解决更高甜度的需求。
此外,低聚果糖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稳定性,其抑制淀粉回生的作用这一特点,用于食品时非常突出,利用低聚果糖生产的甜点饼干、烘焙食品色泽美观、松软可口、组织均匀、保存性佳,可大大延长存放期。
我们已经看到益生元低聚糖在满足甜感的同时,赋予肠道更多健康价值,也给嗜糖人群一个更完美的答案。还是那句话,人间嗜糖但不可失糖。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可可满分推出桂馥椰乳茶新
数据 / 观察 · 11-18
新营养周报 | 优乐美推出五白奶茶新品、A
数据 / 观察 · 11-11
聚焦科学,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动向 | 2024
风信社 · 11-08
「2025营养盒子嘉选」报名通道开启,“预”
风信社 ·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