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营养在线 | 便秘根源在肠道 肠道健康是根本
2019-07-04 08:11 来源:新营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便秘患病率为3%-17.6%,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高达22%。男女患病率之比最高达1:4.5,而且正逐年上升。为什么便秘会成为困扰国人的一大顽疾?我们恐怕还要从肠道健康来谈起。
肠道:生命的母亲河
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曾说,“人的疾病来源肠道”。据估计,如今消化道对人体所有疾病的贡献率在65%以上。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云生更是形象的把肠道比喻成生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尼罗江等这些河流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是因为它们已经孕育了人类,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摇篮。人的一生90%的营养和能量需要由消化道来供应,不仅如此它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干细胞系统和微生态系统。
肠道蕴藏着巨大的空间,估计面积可达到200~300平方米。其中还有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70%的免疫系统都在消化道。同时,消化道还有自己的神经系统,大约有1亿个神经细胞。消化道微生物系统约占人体微生物系统的80%,对人体影响最大。消化道的每一个部位——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都有自己的微生物居民,而且是不一样的。仅细菌而言都有1000多种,是人体细胞数目的10倍,基因数量更是人体的100~150倍;消化道的病毒(噬菌体)更是庞大,可能是细菌数目的10倍。因此,把肠道比作人类身体内的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
试想,如果黄河、长江河道淤积或者河床干涸,那么整个中国的半壁江山可能都会被洪涝/旱灾所影响。房田尽毁、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所以从古至今,人们想尽一起办法疏通河道、平时也要筑堤清淤防患未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爱护母亲河一样的爱护我们自身的肠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不断变化,肠道受到的来自各方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特别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了各种肠道疾病的产生,而便秘只是其中发生概率大、增长速度快的一种。
肠道“丛林”里的“大树细菌”
因此,要想守护健康、拒绝便秘就要从守护人体内的母亲河肠道做起。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来守护?从何处着手呢?著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用强有力的科学证据告诉我们,要像保护亚马逊雨林一样保护好我们的肠道生态系统。
有读者问,刚刚还说肠道是我们的母亲河,怎么转眼间又出来个亚马逊雨林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体系实际上却并不矛盾。母亲河也好,亚马逊雨林也罢,都有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长江、黄河生态系统的平衡关乎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走向,而亚马逊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则关系到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再回到肠道健康上来,如果肠道这个人体重要的生态系统“失守”,那么便秘只是表象,是开始,整个人体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解决便秘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健康问题,根本还要从肠道健康入手。
在这一点上,赵立平教授认为,巴西热带雨林沿着蜿蜒了几百公里的亚马逊河,河的两岸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但是只要把树砍掉,森林就退化了。人的肠道有几十米长,也是蜿蜿蜒蜒,里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它的复杂程度是一点也不亚于巴西热带雨林。肠道里也有像大树一样的细菌,这些细菌就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
什么是短链脂肪酸?它其实是碳原子比较少的一些有机酸,比如乙酸、丁酸、丙酸。有一些肠道菌群在我们的肠道里可以大量地产生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以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减轻肠道的炎症,甚至能够调节食欲中枢,增加饱腹感等。且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症、糖尿病、结肠癌等很多慢性病人肠道菌群失调的共同特征,就是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种类少、数量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不足。因此,要想肠道生态系统健康,一定要保证短链脂肪酸产生菌这样的“大树细菌”在肠道中占据优势地位。
菊粉:“大树细菌的好“粮食”
而这些“大树细菌”的“食物”正是以菊粉为代表的膳食纤维/益生元成分。“大树细菌”需要能源才能够有效地生长,最好的能源就是膳食纤维,其共同特点是,人的消化酶无法消化使其被人体吸收,但它却能作为优质能源被“大树细菌”加以利用产生能量来生长,而用不完的那一部分能量就会以短链脂肪酸的形式释放出来。可以说,短链脂肪酸也是我们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只不过,人体不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只有吃了诸如菊粉这样的膳食纤维/益生元,才能供给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树细菌”,他们才能产生人体所需的短链脂肪酸。
相关数据显示,古代人类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是200到400克,而现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居民,平均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30克,仅相当于我们祖先的几十分之一。这就需要我们额外补充能够被“大树细菌”高效利用的膳食纤维成分。而菊粉作为人类较早发现并研究的膳食纤维/益生元成分之一,近年来受到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关于菊粉的科学性研究:
>>菊粉可改善肥胖男性的脂肪代谢及血糖水平
① 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纳入14名健康的超重至肥胖男性,分别摄入含有24g菊粉或麦芽糖糊精的高脂奶昔;
② 在餐后的0-3h之间,相比于对照组,摄入了菊粉的受试者脂肪氧化显著增加,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
③ 摄入了菊粉的受试者血浆游离脂肪酸在餐后早期更高,餐后晚期则更低;
④ 摄入了菊粉的受试者血浆乙酸浓度增加,提示菊粉被发酵而产生短链脂肪酸;
⑤ 摄入的菊粉多转化为血浆中的短链脂肪酸及呼出的二氧化碳。
>>Microbiome:低聚果糖/菊粉可直接调节黏膜免疫
① 利用蛋白激酶组芯片,评估在无微生物存在时宿主肠道细胞对益生元(低聚果糖/菊粉)的信号响应;
② 在Caco-2Bbe1肠道细胞系和内毒素诱导小鼠模型中,对鉴定出的信号通路进行功能验证;
③ 暴露于益生元的肠上皮细胞对病原体诱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只有低反应性,且不具有含多个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激酶组特征;
④ 在灌喂益生元的小鼠中,因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响应较弱,且不依赖于肠道菌群改变。
>>FH:菊粉聚合度影响饮料稳定性
① 研究菊粉聚合度(DP)对番荔枝口味的乳清饮料的物理稳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一种新型的益生元饮料;
② 结果显示菊粉DP对饮料的物理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③ 光学显微镜、粒度分布、分离指数、后向散射光扫描分析、流变行为结果都显示高DP(≥23)的菊粉更有助于饮料的稳定性;
④ 但同时加入结冷胶的话,这种由于DP带来的差异将会减小;
⑤ 结果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菊粉的成胶能力,因其直接影响了饮料的溶解度和储藏状况。
>>Gut:菊粉的益生元作用:不仅与双歧杆菌有关
① 本文对Vandeputte等人的涉及44名志愿者参与的双盲随机交叉干预试验进行评论;
② 菊粉的摄入可以大大提高肠道微生物中双歧杆菌和Anaerostipes spp.含量,并减少了嗜胆菌属的种群;
③ Anaerostipes spp.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丁酸盐,而嗜胆菌属可产生对宿主有害的硫化氢,其种群数量与人体的不适呈显著负相关;
④ 菊粉益生元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个体间差异很大,这种可预见益生元效应使私人订制饮食更进一步可靠。
>>江南大学团队:菊粉好在哪?怎么用?(综述)
① 益生菌及低聚糖的组合能够改善结肠细菌的组成及宿主的健康状况;
② 菊粉是一种可被用做益生元、乳化助剂、糖替代物、脂肪替代物的多聚果糖;
③ 菊粉因其多元化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元素;
④ 高浓度的菊粉因其物理化学性质可改变食品的质地;
⑤ 菊粉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多聚化程度相关;
⑥ 菊粉的短链部分可溶性及甜度更高,可提升口感。
>>菊粉部分替代乳脂肪对酸乳品质的影响
①本次试验旨在研究菊粉对乳脂肪的替代及其最佳使用量。
②试验在脱脂乳中添加1%,2%,3%和4%的菊粉,及在不同菊粉(0%,1.5%,3%和4.5%)和乳脂肪(4.5%,3%,1.5%和0%)组合下测定酸乳发酵过程中的酸度及冷藏后的理化指标并做感官评价。
③脱脂乳中添加4%的菊粉在理化指标和感官上与全脂酸乳最接近,而3%菊粉+1.5%乳脂肪组合的混合乳与全脂酸乳最接近。
④试验结果表明菊粉可部分替代乳脂肪,且能显著改善脱脂酸乳的品质。本次试验所需的菊粉(VILOF NanoST P90)由丰宁平安高科实业有限公司(维乐夫)提供。
>>菊粉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便秘的作用
①在膳食中每天按推荐剂量补充菊粉,可以显著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使大便变得松软连贯。
②菊粉作为益生菌的培养基,大量增殖益生菌的生长过程,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产,益生菌发酵产生较多的水、短链脂肪酸、氢气甲烷,增加肠道排气、促进肠胃蠕动,增加粪便含水率与粪便量,从而有效缓解或解决便秘问题。
③SDF为高水溶性,其不仅能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来治疗便秘,更能通过降低小肠的吸收功能,并选择性被益生菌100%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
④Vilof®NanoCPF是以欧洲菊苣(根)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工艺,并经过纳滤膜分离纯化技术纯物理分级分离获得的纳米菊粉型果聚糖,果聚糖含量>86%,其中的低聚果糖(DP 2-9)、中链菊粉(DP 10-23)和多聚果糖(DP ≥ 23)含量分别为55-70%、10-15%和10-15%,其余各项指标符合卫生部2009年新资源食品公告。
>>菊粉为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水平
①临床试验结果显示4周时,菊粉组的FBG、HbA1c、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同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
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8周时,菊粉组患者的FBG、HbA1c、HOMA-IR、TC、LDL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余观察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
③菊粉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并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④菊粉或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作用,补充菊粉能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18年维乐夫同协和医院等机构联合在Peer J. 发表了菊粉改善糖尿病表型及肠道微生态的机理研究。“通则不痛”,便秘看似小毛病,却折射了肠道微生态平衡、身体健康的大问题。只有根源入手才有可能像保护“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和母亲河黄河、长江那样给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环境带来改观。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养在线 | “老胃病”查出这些要注意癌变!养胃治胃防癌变,有名医指导更放心
下一篇:营养在线 | 高斯恩®低聚半乳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血脂异常有改善作用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