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资讯
讲真,运动营养的火爆程度出乎于你我的预料
2016-07-25 18:43 来源:新营养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运动已经成了身边很多人的习惯,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已经拥有了超过2万家健身俱乐部,较2007年增长了8倍。中国健身市场价值在2014年时已达到196亿美金。这些数据是上海亚健联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Kelvin Goh在6月份美中健康产品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运动营养产业峰会”上揭示的,正如美中健康产品协会执行董事杰富礼先生所说,“运动营养的火爆程度真的出乎你我的预料”。
这不是偶然
国家体育总局曾经对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3.4亿。再加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将形成一个对运动营养食品需求的巨大市场。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展示了一组数据:2015年全球运动健康营养产品的销售规模可以达到780亿美元。其中,消费者运动营养类产品销售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新营养》曾于2015年做过一期《运动营养食品大调查》的专题:运动营养市场呈现出新的消费趋势,比如更多的老年人成为了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者除了关注体感、天然来源、便携外,还开始关注品牌原料的临床验证等,这就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中国政府的监管制度,比如蓝帽子的注册制度以及跨境电商制度都成为运动营养市场发展的关键障碍点,不过保健食品进入双规制度的时代也成为引爆运动营养市场的契机。正如美中健康产品协会执行董事杰富礼先生所认为的,“尽管法规监管改革的速度较慢,但其大方向是对的。蓝帽子审批的有效期是五年。如果从现在开始的6年后,这扇大门再打开一点,到那时蓝帽子就没了,或者被一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代替?没人能预知未来,但是那确实是我们所期望的。”
谁将领跑运动营养品市场?
GB/T24154-2009《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对于运动营养食品做出了明确解释:运动营养食品指的是补充或满足人体运动特殊需求的营养物质的食品。按照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运动营养食品分为:补充能量类、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类、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补充恢复运动性疲劳的营养物质类、复合营养物质类等。运动营养的补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即:补充运动造成的营养素需求的增加;提高运动效能;加速运动后的恢复;调节超极限运动造成的机体代谢和机能失衡。
尽管国内对运动营养食品的潜在需求巨大,但由于缺乏运动营养知识,又得不到合理指导,往往不知道如何补充营养以保证运动效果。据了解,在国外,运动营养食品以10%的年增长率增长,人们的使用意识较高,使用营养食品人数的比例在40%以上,中年人群则高达60%。而在国内,由于运动营养产业起步较晚,人们对运动营养食品的认知率低,仅有4.9%的人在使用。那么谁将领跑运动营养品市场呢?
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蛋白质,它是运动营养品市场上永远的明星,因为蛋白质补充剂不仅仅可以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力量和能量,而且可以加速恢复和减少疲劳。INVCRENOVO.LLC 的Ralf Jager博士提到,“一个独立剂量的运动量后大约需要20克蛋白质。同时,有临床研究显示支链氨基酸可以刺激骨骼肌肉蛋白的合成,而且只有亮氨酸可以独立刺激肌肉蛋白的合成。”
提起运动,最先想到的是跑步,在全民马拉松的年代,除了要准备专业的跑步装备之外,专家也提醒补充益生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主要是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尤其是在冬季跑步,会因为户外环境的变化造成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咳嗽等炎症,而一些试验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健康,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或者频率。
当然,运动不仅是跑步那么简单,还有类似于像高尔夫、举重、射击等需要提高精准度来完成比赛,目前,在认知领域磷脂酰丝氨酸,是众所周知的明星产品,那是因为磷脂酰丝氨酸可顺利的穿过血脑屏障,在被吸收后的几分钟就可进入脑内,如今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药及保健领域。但目前已有许多实验证明,磷脂酰丝氨酸在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磷脂酰丝氨酸可以激活mTOR(肌肉蛋白合成),减少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而且是第一个被证明可以提高高尔夫运动员赛绩的营养产品,并且可以降低视觉压力并提高发球精准度。
除了蛋白质、益生菌、磷脂酰丝氨酸外,骨骼健康也成为运动营养领域一支崛起的新兴力量,相关新兴产品如氨糖、硫酸软骨素、MSM、HMB等也受到了目标人群的高度关注。其中,HMB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人体自身也可产生少量HMB。在正常饮食情况下,人体大约每天产生300~400毫克,其中90%来源于亮氨酸的分解代谢。技源集团研发高级经理顾杰博士提到:“HMB可缓解训练及非训练人群因练习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促进肌肉修复,同时促进骨骼肌增长,增强肌肉的强度和力量。”
中国运动市场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运动营养食品标准是1994年制订的“运动饮料国家标准”。2006~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运动营养食品的QB/T 2831-2006能量补充食品、QB/T 2833-2006能量控制食品、QB/T 2832-2006蛋白质补充食品、QB/T2834-2006食用肌酸和QB/T 2895-2007运动人群营养素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行业标准,随后在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154-2009运动营养食品通则。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整顿食品法规,这无疑是运动营养食品法规发展和完善的大好时机。
尽管我国运动营养的研究和市场的拓展比国外晚了几十年,但是我们把运动营养由竞技体育领域逐渐推广到全民健身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发展趋势上看,运动营养食品已经由小众走向大众。据悉,2016年中国国际运动营养产业峰会的参会企业超过50家,会议主要以目前中国运动营养产业现状为背景,通过基础研发、临床研究、市场趋势数据、商业策略模式、法规监管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未来市场的走向,明年将于9月FIBO China展会前举办,届时中国运动营养产业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拭目以待。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