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资讯

益生菌调节婴幼儿肠道菌群及免疫反应,或可预防遗传性过敏性疾病

2019-08-21 01:37   来源:新营养

有些小朋友出生不久便患上了严重的湿疹,皮肤瘙痒不止,久治不愈。在“湿疹”好转后,皮肤干燥、脱皮。短暂恢复后,湿疹很快又会再次复发,反反复复。孩子因为瘙痒,忍受了无尽的痛苦,家长在身边操心却又无能为力。很多时候这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会被家长误认为是“湿疹”,但其实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与遗传有关的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也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日本皮肤病协会将其定义为:一种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疾病,主要特点为湿疹伴瘙痒,主要见于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者。

注:特应性体质。(1)个人或家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或特应性皮炎史;(2)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生产过剩倾向。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湿疹样皮损患者持续发展未完全恢复或反复发作可迁延至成年期。

2014年发布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中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由2002年的2.78%升高至2012年的10.2%,2017年中华皮肤科杂志发布的《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 版)》中,患病率已提升至12.94%,并表明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过敏性疾病根源在肠道,菌群健康是关键

由饮食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微生物群变化,是过敏性疾病急剧增加的因素之一。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着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在免疫发育的关键阶段,免疫调节营养素对宿主微生物有选择性作用,对母亲和婴儿的免疫功能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许多免疫调节饮食因素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调节免疫功能发育和随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益生菌调节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免疫应答:来自江南大学的陈卫及陆文伟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CCFM8610)可显著缓解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并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组成及功能。[1]

实验筛选了109名特应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服用安慰剂、低聚果糖、两岐双岐杆菌CCFM16、植物乳杆菌CCFM8610,干预持续8周。实验结束时,评估血清指标、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指数。

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CCFM8610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特应性皮炎得分,并增加了血清IL-10水平;两歧双歧杆菌CCFM16及植物乳杆菌CCFM8610均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并增加拟杆菌门比例,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植物乳杆菌CCFM8610能够下调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关的肠道菌群功能基因表达,上调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表明特定益生菌能够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症状、菌群及免疫应答。

●三联益生菌应对中度特应性皮炎有效:JAMA Dermatology发表的一项关于益生菌(三联菌株组合)有效应对特应性皮炎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乳双歧杆菌CECT8145、长双歧杆菌CECT7347和干酪乳杆菌CECT9104的三联组合,可以有效帮助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降低SCORAD和局部类固醇的使用。[2]

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西班牙一家医院皮肤科门诊的50名4-17岁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服用一粒益生菌胶囊,含10^9CFU的乳双歧杆菌CECT8145、长双歧杆菌CECT7347和干酪乳杆菌CECT9104,对照组服用安慰剂麦芽糊精胶囊,持续干预12周,观察其SCORAD指数和局部类固醇的使用。

SCORAD指数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化
图源:JAMA Dermatology

结果显示,在SCORAD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减少19.2分,相对来说,试验组降低83%,对照组仅降低24%。在局部类固醇使用方面,试验组中有7.7%的病人需要使用局部类固醇治疗,对照组则为10.8%。所以这三种益生菌联合使用是降低中度特应性皮炎儿童SCORAD指数和局部类固醇使用的有效和安全的辅助治疗。

●生命早期的鼠李糖乳杆菌HN001干预或可降低过敏风险: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儿科过敏和免疫学)上发表的一项干预试验,发现母亲孕期及后代生命早期使用鼠李糖乳杆菌HN001(而非HN019菌株)菌株干预,与后代过敏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且这种保护效果在后代11岁时仍存在。[3]

这项两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将474对母亲及后代分为鼠李糖乳杆菌HN001组、HN019组和安慰剂组。产妇从孕期第35周至产后6个月、后代从出生到2岁,分别使用鼠李糖乳杆菌HN001、HN019以及安慰剂干预。前期跟踪研究发现,HN001干预可在后代2、4、6岁时湿疹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并在6岁时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继续跟踪研究至第11年发现,HN001干预可显著降低后代11岁时的湿疹发生率,并显著降低特应性敏感、湿疹、喘鸣(常见于哮喘的急性发作期)的累积发病率,而HN019干预无上述保护效果。

●清酒乳杆菌改善小鼠的特应性皮炎: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清酒乳杆菌WIKIM30可通过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并改变肠道菌群,从而改善特异性皮炎。[4]

试验选用野生型雄性小鼠,经DNCB(二硝基氯苯)诱发特应性皮炎后,随机分为4组,新生组(用安慰剂喂养)、阴性对照组(经DNCB处理,用安慰剂喂养)、阳性对照组(经DNCB处理,以1mg/kg的剂量喂养酮替芬(广泛用于多种以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病))和WIKIM30组(经DNCB处理,用WIKIM30喂养)。四十三天后采集血样、背部皮肤、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进行分析。

口服WIKIM30改善特应性皮炎病症
图源:Frontiers in Immunology

结果显示,口服WIKIM30可显著缓解特应性皮炎皮肤病变,降低血清IgE及IL-4水平,减少外周淋巴结中CD4+T细胞和B细胞数量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增强Treg分化和肠系膜淋巴结中IL-10的分泌;此外,WIKIM30逆转了特异性皮炎小鼠中改变的肠道菌群,其中瘤胃球菌属的增加与Treg相关反应高度相关,可能有助于缓解特应性皮炎反应。

特应性皮炎在医学上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但众多试验证明,通过恰当的护理和适当营养素的补充,我们可以做到有效减少病情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Zhifeng Fang,Wenwei Lu.et al. “Probiotics modulate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pilot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Published online July 24,2019
2.Vicente Navarro-López, MD,et al.“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Mixture of Probiotic Strains on SCORAD Index and Use of Topical Steroid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topic Dermatitis.”JAMA Dermatology. January 2018
3.Kristin Wickens.et al.“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 in early life on the cumulative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 to 11 years.”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November 14,2018.
4.Min-Sung Kwon,Seul Ki Lim.et al.“Lactobacillus sakei WIKIM30 Ameliorates Atopic Dermatitis-like Skin Lesions by Inducing Regulatory T Cells and Altering Gut Microbiota Structure in Mice”.Frontiers in Immunology.Augest 14.2018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赵媛奇谭 | 生病也是一种成长
下一篇:要“乳”不要“糖”,这背后的市场空间可能大到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