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资讯

抗衰老研究再获突破,全基因组文库筛选,找到两个全新抗衰老基因

2020-03-09 17:53   来源:新营养

如何健康地老去?相比单纯的延长寿命,人们更希望实现老而不衰,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过去人们认为长寿和健康衰老密切关联,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一些基因虽然能延长寿命,但并不一定能延缓动物行为功能的退化。

那么,哪些基因既能影响寿命,又能够影响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呢?这是抗衰老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蔡时青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团队合作,综合运用线虫和小鼠这两种模式动物以及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历时十年,通过全基因组RNAi文库筛选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阐明了认知衰老的调控机制,为实现健康衰老提供了新的线索。

论文以:Two conserved epigenetic regulators prevent healthy ageing 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杂志上。

如何寻找潜在的抗衰老基因?

生物学中为了研究一个基因能够发挥什么功能,可以将这个基因从基因组中去除,观察生物体会出现哪些异常,从而可以推测这个基因在生物体中起什么生理功能。当我们想从成千上万的基因中找到特定调控某个生理过程(如发育、衰老等)的基因时,遗传学筛选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在常用于遗传学筛选的模式生物中,研究人员选用了线虫作为研究对象,因为线虫体型微小(身长仅1毫米),易于培养,遗传背景清楚且便于遗传操作,生命周期短,3.5天就可以发育成熟产生后代,整个生命周期大约就是21天。线虫是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许多重要的调控寿命的信号通路都是首先在线虫中发现的,且这些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中也是保守的。

秀丽隐杆线虫

但即使是在线虫中,检测衰老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通过繁复的实验进行检测。有没有一种衰老的生物学标记,它易于追踪,能反映行为功能退化且适合于大规模筛选呢?研究者们巧妙的化繁为简,想到了神经递质系统。神经递质是介导大脑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化学物质,在衰老过程中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将导致行为功能退化。改善神经递质功能可提高老年人的行为能力,如多巴胺信号随衰老下降,提高多巴胺神经递质功能可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

蔡时青实验室早期的工作已经发现,线虫中催化多巴胺合成的一个酶—多巴脱羧酶在衰老过程中表达量下降,导致多巴胺水平降低及相关的一些行为功能的退化[1]。以此为线索,研究人员用荧光蛋白标记多巴脱羧酶,以荧光强度指示衰老过程中多巴胺合成量的变化,通过反向遗传学筛选(一种利用干扰RNA降低目标基因功能的技术)逐个敲低线虫基因组中的16000多个基因来寻找改善多巴胺功能,进而提高老年动物行为能力的基因。

经过几轮重复实验确认筛选结果,作者最后找到59个候选基因,其中有10个已经被报道与退行性疾病或者细胞老化有关,而其余49个则是首次发现可影响衰老过程。

通过构建这些候选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他们发现有两个基因baz-2和set-6位于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且主要表达在神经系统中。研究人员检测线虫行为发现缺失baz-2和set-6基因的突变线虫的进食能力等各项行为能力随衰老退化的速度相比野生型线虫要慢得多,同时它们还延长了寿命。这些结果说明这两个基因是加速衰老的,降低这两个基因的功能可以延缓衰老。

基因怎样调节衰老?通过线粒体

研究中通常最困难的不是发现一个生物学现象,而是研究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刚开始,研究人员探索baz-2和set-6基因分别编码的蛋白BAZ-2和SET-6调节衰老的分子机制时也没有头绪。通过序列分析,他们发现这两个基因可能是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于是,他们找到擅长低等真核生物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员的实验室合作。

表观遗传调控不同于大家熟知的遗传调控,是指在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通过合作,他们首先证明了线虫SET-6是一个组蛋白甲基化酶,同时也发现BAZ-2和SET-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随后,他们采用多种高通量测序方法综合分析,发现BAZ-2和SET-6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来调节它们的表达。由于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能量工厂,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下降是组织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通过检测线虫的线粒体功能,他们发现敲除baz-2和set-6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线粒体功能,而且敲除这两个基因延缓行为退化是通过提高线粒体功能而实现的。这些结果表明要实现老年个体行为功能的改善,需要激活线粒体的活力。

探索抗衰老原因的过程非常艰难,两个实验室通过几年的通力合作,最后详细阐明了这两个全新的抗衰老靶基因的作用原理。

从线虫到小鼠

毕竟线虫离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远,这两个抗衰老靶基因在哺乳动物中是否有相同的作用呢?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很多人类组织样品基因表达的数据库可提供给科学家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分析找到的这两个新的抗衰老靶基因在衰老大脑中有什么样的变化。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线虫BAZ-2的人类同源蛋白BAZ2B表达量随衰老增加。

为验证降低Baz2b功能是否也能抗衰老,研究人员构建了Baz2b基因敲除的小鼠。由于小鼠繁殖周期长,而且小鼠的生命周期长达三年,从开始构建基因敲除小鼠,到去除背景突变,最后把小鼠培养到年老,三年的时间过去了。

经过了漫长的准备阶段,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降低小鼠Baz2b功能可以减缓小鼠随年龄的体重增加。野生小鼠都会出现“中年发福”的现象,而Baz2b敲除的小鼠则能够在衰老过程中保持更加“苗条”的身材。更重要的是,行为检测的结果表明年老的Baz2b敲除小鼠比野生型小鼠保持了更好的认知能力。说明BAZ2B在哺乳动物中也同样调控衰老进程,是新的抗衰老的靶标基因。

抗衰老靶基因调节老年小鼠体重和认知行为(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也许,这两个基因与阿尔兹海默氏症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缺陷在阿尔兹海默氏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阿尔兹海默氏症是引起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头号杀手,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可能患上阿尔兹海默氏症,而且目前没有药物能有效治疗这一疾病。

由于BAZ2B和SET-6的人类同源蛋白EHMT1跟线虫一样,也能调控线粒体功能,因此,研究人员还探索了这两个抗衰老靶基因在阿尔兹海默氏症中的变化。他们发现阿尔兹海默氏症病人的大脑中,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与疾病进程呈正相关,和关键线粒体蛋白的表达量则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BAZ2B和EHMT1在衰老大脑中表达增加可能是导致阿尔兹海默氏症线粒体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并在阿尔兹海默氏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健康衰老调控机制模式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新发现的意义

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最主要的风险因素,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衰老大脑的分子细胞环境中进行,理解大脑衰老的调控机制对防治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该工作通过全基因组筛选,首次展示了一个广泛的调控衰老相关行为退化的基因图谱,发现一系列潜在调控行为退化的基因,并鉴定出两个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AZ-2/BAZ2B和SET-6/EHMT1妨碍健康衰老,降低这两个基因的功能可以提高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认知衰老。该研究阐明了BAZ2B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发现了BAZ2B这个全新的抗衰老基因靶标。

该工作还结合多种模式动物,从多层面阐明了认知衰老的调控机制,为今后更加全面的理解健康衰老的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该研究为大脑衰老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双重抗糖化,里外都年轻
下一篇:「低碳水」OR「低脂」?,把饮食质量保证好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