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从低GI饮食、提升免疫、新食品原料来谈如何驱动营养创新
2019-01-29 04:18 来源:新营养
早在2008年,8位经济学家(其中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哥本哈根就联合国确定的社会发展诸多挑战问题中筛选出10个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有4个为营养改善问题。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国正处于慢病井喷的状态!
在2012年一项全国居民健康调查中发现,由于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刚强所长在由国家新食品资源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新食品资源创新技术与标准研讨会”上表示,基于全国营养与调查监测大数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三大营养素功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但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各种疾病风险增加。
大健康理念下,低GI食物成首选
伴随着中国经济上升的,还有居民的体重和血糖。
糖尿病和肥胖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居民的两大“顽症”。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840万,位列世界第一。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来说,低GI食物才是首选。
GI(血糖生成指数),是评价食物碳水化合物的一个生理学参数,用来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映程度高低。目前认定,GI值在55以下为低GI食物,GI在55—75之间为中等GI食物,GI在75以上为高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人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能迅速进入血液引起高血糖峰值,胰岛素快速升高,导致血糖下降速度快,血糖升高,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导致慢性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反之,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血糖比较低。40年的全球研究发现,健康的低GI饮食对所有人群的整个生命阶段都有益,低GI饮食不仅能够降低疾病风险,还能够改善身体健康。全球糖尿病组织已将GI纳入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健康饮食指导方针。
国内的部分低GI产品已经得到应用,但是相较国外市场,法规门槛较高,低GI食品起步较晚,居民对糖尿病医用食品认知度低,制约了GI相关产品的发展。北京协和医院肠内肠外科主任陈伟教授表示,要呼吁政府推动相关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低GI食品为新的产品诉求切入点,加强临床研究与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加强新品开发,这将是下一步国内低GI食品推广的重点。
食源性低聚肽助你提高免疫力
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是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也属于过敏反应性疾病。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超敏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目前,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3%,另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称,近30年,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约22%,处于上升趋势,在慢性病大家族中排行第六。
导致过敏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滥用抗生素、环境因素,除此之外,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过敏风险因素。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压力大、饮酒及上面提到的滥用抗生素等等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过敏的风险。
由于人体胃肠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黏膜屏障系统可以限制完整的蛋白质抗原侵入,进入肠道的食物抗原与分泌型IgA(SIgA)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限制了肠道对食物抗原的吸收,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减轻对食物蛋白的免疫反应。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潘兴昌教授指出,低聚肽能够有效维护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减轻胃黏膜损伤,从而降低食物致敏性。而食源性低聚肽是低致敏食品甚至无致敏食品的蛋白选择最佳形式。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用不同原料生产的食用多肽的产业化成为可能。人们在食用这些美味可口的多肽的同时还补充了身体所需,提高了身体的免疫力,增进了健康。
如何为新食品原料发展铺路?
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主任郭新光教授对我国新食品原料标准化发展状况与典型标准进行了解读。2013年近5年批准发布新食品原料51项,仅有极少数如海藻糖和4种新菌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标准。郭主任提到,国家和食品行业日益重视原料标准,已投入大量科研经费要求加快推动我国新食品原料标准化的发展。未来将秉承“以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以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为标准,同时建立并完善相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为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何君教授提到,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因此,安全性评价也是新资源食品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几年来,国家也十分重视营养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数十项相关政策措施,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实施。然而,目前,营养功能性食品产业标准体系仍不完善,营养功能性食品定义尚未明确;保健品、特医食品在注册、审批和流通方面门槛很高;具有营养健康辅助作用的创新食品如低钠食品、等渗食品、低嘌呤食品、低GI食品、低致敏蛋白食品、低蛋白食品、低脂食品等,由于缺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能按照普通食品进行销售,导致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动力不足。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蔡木易教授预测,功能营养食品产业即将迎来历史上的黄金高速发展期。因此,我国营养功能性食品产业还需朝着加快营养立法,完善管理框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分级管理与自主自愿声称;建立整合研发创新技术资源和普及营养功能性科普宣教等方向发展。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养东瀛 | 万字长文帮你了解日本蒸煮方便食品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新饮料 | 消化健康、低糖风尚、颜值之上...都想要,一罐Olipop纤维苏打水就够了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