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赵媛奇谭 | 这场集体diss益生菌的风暴来的比我想象中要晚

2018-09-26 08:42   来源:新营养

中国有句古话叫“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大致意思是一旦一个事物发展到了顶峰,就会开始走向另一面,或者出现起伏。益生菌现在的处境,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可能正是“水将满,月欲盈”的状态。于是引来这场全球媒体的集体diss并不足为奇。 关于这场围绕益生菌有效与否的大讨论,在这里就不与各位业内人士赘述了。但是有两点需要引起各位注意,一则为何是益生菌?二则为何针对其的集体diss这会儿才爆发?笔者个人的回答是:益生菌火啊;益生菌这会儿正火呢。(特别是在中国) 但事实却是,益生菌火的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中国)…… 和其他同类产品进入中国的顺序略有不同,益生菌最早在中国落地走的恰是医务渠道,从早先的妈咪爱、康萃乐,到后来的纽曼思。益生菌这个对于研发、临床、生产要求分外严格的品类最早受到的认可来自于医生、护士以及一些高知分子并不意外。然而,如何让益生菌走出专业渠道,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个问题不能靠科学家,更不能靠消费者自己去摸索,而只能靠企业。 于是,大约四五年前,在科汉森的支持下,新营养与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老师携手,推出了《益生菌护幼读本》。在这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里,我们从新手父母的困惑写起,介绍了母乳中的有益菌、哪些因素会伤害宝宝正常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衡的危害以及选择益生菌制剂的注意事项。依稀记得为了完成这本30页不到的“小书”,笔者与汉森、与崔老师多次碰面讨论,其中所涉及的专业内容均有文献支持,崔老师亦在百忙之中对手稿反复多次修改。还记得策划这本书的时候,笔者刚有孕,而书籍出版的时候,孩子已过百天。 此后,无论是新营养的杂志上、论坛上、私享会上,总能看到我们熟悉的身影,这些身影来自于临床一线、科研院校、协会组织、原料企业、品牌企业。他们的名字(品牌)总能让人将其和益生菌“联系”在一起,王欣、热心肠先生、科汉森、拉曼、可尔必思、合生元、雀巢……我们至今没有统计过有多少篇文章、多少次演讲是围绕着益生菌展开的,但每次我们在组织文字,邀请嘉宾的时候都格外用心,因为我们清楚这个品类需要更多的专业和严谨。 当我们目睹了彼时的胶原蛋白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之后,已经心有余悸,不希望益生菌在中国成为第二个“胶原蛋白”。无端被来自媒体舆论的曲解误读推至风口浪尖,再重重跌落。但一路走来,中国的益生菌产业还是有如脱缰野马,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杂,从杂至乱……到了今天,终于走到了众口铄金、百口莫辩的境地。如果对比当年胶原蛋白“被黑化”的速度,再参照益生菌这一路来走红的速度,如今这场diss算是迟的了。 一时的误解也好,媒体的唇枪舌剑也罢,终归有落幕的时候。但当一切回归平静,留给益生菌产业的“疤痕”,则需要经过几年才能修复。行业淘汰本是市场法则,媒体一旦掌握了“生杀大权”,就会有失公允。混杂其中赚快钱的自可拍拍屁股走人,剩下真正的“从业者”们面对一地鸡毛,道理何在? 当然不能草率至此,在此,新营养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肠道科学与微生态制品专业委员会(拟将成立)的名义,邀请诸位有志者10月底来京赴一场正能量爆棚的行业之约,在这场名为中国肠道科学与微生态制品发展论坛的会议上,我们愿意倾听您的肺腑之言,并以行业组织为媒,把我们的意见汇总上表。真正的为这个行业做点事儿。 点赞的,我就当你报名了。 说好了,10月底,北京,不见不散。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养东瀛 | 日本的运动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扩大,这究竟得益于什么?——探究日本运动保健食品(上)
下一篇:畅销多年的饮料大单品终于提价了,那么问题来了,是谁给了产品“提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