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匠心打造饮料强国

2018-01-28 04:22   来源:新营养

在国家经济走稳的大背景下,饮料产量及销售收入双双回升。在产量增幅经历数年的连续下滑后,2017年实现了起底回升,由2013年的14.61%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3.87%,2017年1-9月回升至5.44%以上。与此同时,销售收入也由11.92%一路下滑到上年4.43%,今年回升至4.95%以上。

从2017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每月度产量的增幅多数都高于过去两年。增幅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国家GDP和社会环境的趋稳,另一方面得益于全国企稳普遍偏高。2017年月度产量增幅在8月首次低于10%,9月增幅小幅反弹。2018年的春节在2月份,12月的备货需求不高,因此对第四季度的增幅预期不能太高。

“更营养 更多元”不断取得成效

本着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多年来饮料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更营养更多元不断取得成效。2017年饮料企业推出的新品数量虽然没有2016年多,但新品的质量和包装设计的确足够夺人眼球,“年轻化,健康化,颜值化”成为主流,高大上的玻璃瓶矿泉水,果汁改良升级新品,蛋白饮料新原料和新品牌,运动饮料、维生素饮料及能量饮料,果汁发酵饮料和草本植物饮料跃跃欲试。

2017年,从销售收入分析,包装饮用水略微领先,包装饮用水、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的销售收入约占饮料市场的59%,23%的饮料市场被碳酸饮料和固体饮料占据,以茶饮料领衔的其它六类饮料产品占据了剩余的18%的市场。从产量分析,包装饮用水占比持续扩大,从2014年的46.87%一路上涨至现在的52.41%,碳酸饮料基本稳定在接近1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土品牌碳酸饮料再区域市场表选不错,譬如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峰、重庆的天府可乐、青岛的崂山、内蒙的大窑、天津的山海关等。

将2017年各品类饮料的表现拆解分析发现,能量饮料果蔬汁饮料和蛋白饮料表现强势。尤其是果蔬汁饮料,在非销售旺季的5月-9月,其产量增长率连续稳居在6%以上。NFC橙汁今年表现突出,鲜榨、非浓缩还原等工艺较好地保留了鲜橙的营养成分和新鲜的口感,在加上各企业对市场的耐心和精心拓展,NFC橙汁受到高端消费者的欢迎,也带动了果蔬汁饮料的增长。

专注内功,运营改善

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行业运营的困境,2017年饮料企业采用组合拳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转变经营模式,品牌经营与生产经营分离,智能制造与智能化管理相结合,新品重在提升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价值,再加上谨慎的投资、节流、降耗等等。截止目前全行业实现亏损面和亏损率双下降,过剩产能在逐渐被消化吸收,但同时规模以上的企业数增长率大幅下降,说明小企业的成长难度在加大。在企业的精打细算下,全行业的利润率由2016年的-1.2%回弹至目前5.6%,但仍低于往年的水平。

持续努力地减糖多元

有“控糖”意向要求的消费者非常需要对含糖食品和饮料“减糖”,饮料从业者企业又是如何认知呢?在一次收回的业内会议调查问卷中,普遍认为食品和饮料都应该减糖。过去的几年,饮料企业在减糖方面做出很多努力,譬如清淡型饮料不仅成为货架的主角,也被媒体频频报道予以肯定;即使是传统饮料也在不断推出低糖和无糖产品,譬如“零糖可乐”在国外的推出对国内企业的饮料新品设计将是很好的启发。饮料企业对“减糖”做出了很多努力,据估算,2017年上半年,扣除包装饮用水,其他饮料产品的含糖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以上,行业“减糖”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有了行业的共识,饮料行业的“减糖”努力一定会继续。

营养多元的必要性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的消费需要;满足的对象包括了健康人群和有“控糖”意向的人群;饮料品类丰富、可用的原料非常多、包装规格多样化,可以在营养化的同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譬如包装饮用水具有人群和场景的普适性,口渴时需要补水,脑力劳动时需要补充能量,体力和运动时需要同时补充水、能量、电解质等,代餐时需要补充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纤维素等等,饮料包装的大中小规格可以让消费者选择单次的饮用量。

包装饮用水的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重视,虽然它比其它饮料增长率高,但其产量增长率已接近于五年中的最低点。出于家庭消费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家庭用包装饮用水中,大桶水依旧是主角,但大包装水(3升至3加仑)及袋装水也会成为重要的补充,当然袋装水还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花功夫把好概念做成好产品

饮料产品无论是走更营养的路线还是走更多元的路线,要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都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有专家把创新氛围三个层次:一是产品服务的创新,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三是技术创新,并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最难的也是技术创新。《国民营养计划》要求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控制营养损失。如同前述,饮料产品更营养在2017年前9个月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饮料通则》中为饮料产品预留了很大的创新空间,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高端产品概念。近几年,市场对传统大类产品的兴趣度下降,这些高端产品概念确实非常有助于企业的新品开发。有了高端概念就一定能做出高端产品么?不一定。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时,定量和限制性项目多少、指标的严和松关系着产品是否货如其名、货真价实。没有高标准,企业就不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譬如在《国民营养计划》中提出的“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众所周知,作为双蛋白研究成果的最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蛋白饮料产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及复合蛋白饮料分别已有对应标准,标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否适用,业内的讨论应该以什么为依据?还有NFC橙汁是舶来品,但在落地中国时行业内出现了较大的争议,例如是否添加糖和浓缩橙汁、是否采用浓缩还原橙汁等生产工艺以及贮存和销售的货架温度等等,饮料企业的从业者在一次会议调查问卷中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想强调的是为了让新品有生命力、让产品有好的口碑,好概念一定要好好做成好产品。同时也想说明,制定新的质量标准需要广泛调研、科学研究分析,所以好标准制标的时间长、难度大。

技术创新最核心的是技术价值。经过30年的发展,“一蹴而就”地开发饮料新产品已经很难了,有竞争力的产品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无论是工艺创新、原料创新、包装创新,都需要用匠人的态度、匠心研究、匠心制造。可口可乐在国外推出Suja发酵饮料、英国即将上市的用次品鸡蛋生产的蛋白饮料,其产品概念很好,但一定是花了很多功夫才推出的。十年前我们提出的代餐饮料、补餐饮料、草本植物饮料都有很大的技术挖掘潜力。

当然高端产品还有鲜榨果汁等。欧睿在2017年2月发布的美国果汁市场的报告中称:“由于消费者对糖含量的关注,果汁市场在2016年持续低迷,但仍存在潜在的市场机会,比如高端市场的生榨果汁(未经高温消毒)、冷榨果汁(HPP)、果汁Smoothie和其他果汁产品(如椰子水和其他植物水)。尽管受到高糖含量的影响,但这些果汁的天然、健康的定位帮助它们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2016年的平均单价提高了2%”。但鲜榨果汁依然可以再高端一些,譬如,2017年9月,星巴克旗下冷榨果汁依然开拓者Evolution Fresh宣布其2018年的创新产品Smoothies,将冷轧果蔬汁与益生菌、椰子油、纤维和植物蛋白等其他功能成分相结合,超越高端果汁进军高级功能饮料品类进行市场拓展,为消费者提供七大功能益处,包括:益生元和活性益生菌、免疫保健消化健康、蛋白质、能量、营养和植物成分。

饮料行业还面临着新时代下快消品共有的新挑战,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技术创新的难度加大,还要面临已来和未来的挑战,环境保护对企业的多维度要求、制造与销售融合的变化趋势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让企业的升级转型处于十字路口。吴晓波讲到“打赢新零售战争的4个决定性要素是,第一,抢占消费者心智;第二,缩短产销路径;第三,提高消费复购;第四,制造尖叫的商品;最后面的往往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制造尖叫的商品”。或许未来已来、或许正在路上,无论如何,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成本、销量主导型的产品,“匠心智造、营养多元”对饮料制造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这42家药企最值钱,又有多少家涉及了营养产业?
下一篇:2018年千万别错过GABA饮料这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