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是一健康结构脂:轻“赢”生活,“脂”在必得
2025-03-06 09:45 来源:新营养
文/是一健康
体重管理,历来都是全球范围内民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需求。据统计,2022年,全球范围内有高达25亿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面临超重问题,其中超过8.9亿成人更是患有肥胖症。这意味着43%的该年龄段成年人(男性43%,女性44%)处于超重状态。在我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按照既定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中超重率达到了34.3%,肥胖症患病率则为16.4%。此外,6-17岁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而在6岁以下儿童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6.8%和3.6%[3]。值的注意的是,与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者相比,超重/肥胖人群的并发症患病率更高。在这些人群中,脂肪肝、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更为严重的是,个体BMI越高,其面临的并发症风险也就越大,并发症的种类和数据也会相应增多。
除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不恰当地选择食用油也是造成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问题加剧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每人每天的油脂摄入量应控制在不要超过30克的范围内,然而世卫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日用油量高达42.1克,这一数值超出了推荐量近50%[2]。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传统的甘油三酯已无法满足其全面的营养需求。因此,选择甘油二酯(DAG)、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等功能性结构油脂产品作为普通油脂的替代品,在保持人体必需油脂摄入,确保保障人体基本功能的同时,对于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01天然珍稀结构脂
——甘油二酯(DAG)
甘油二酯(DAG)是各种食用油中天然存在的一种微量成分,由甘油分子和两个长链脂肪酸酯化结合而成。作为体内脂肪代谢的内源性中间产物,DAG已被广泛认定为一种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成分。
近年来,研究表明膳食中适量摄入DAG 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积累、抑制体重增长、并对血脂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甘油三酯相比,定期摄入DAG被证实有助于缓解因超重和肥胖所带来的代谢健康问题[4,5]。此外,DAG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结合了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而作为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在食品中,DAG能够促进亲水性和亲脂性物质的混合,提高食品的质地和稳定性。例如,在蛋黄酱、色拉调料等乳液中,以及人造黄油、涂抹酱、黄油奶油等油型乳化剂中,DAG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DAG也被用于烘烤食品和糖果业中的馅料,糖衣等制品[6]。DAG的其他食品应用还包括作为可可脂的替代品[7]和牛奶脂肪的类似物[8,9],以满足特定食品在口感、质地和营养价值上的需求。此外,DAG还被用于合成结构化脂质,以及作为化妆品配方中的成分,展现出其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10]。
甘油二酯(DAG)与甘油三酯(TAG)在消化、吸收及代谢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明显的区别。在小肠中,TAG经由具有sn-1,3键特异性的胰脂肪酶的作用,被分解为2-单甘油酯(2-MAG)和游离脂肪酸(FFA)。随后,当2-MAG进入肠上皮细胞后,绝大多数会通过DAG酰基转移酶的途径,在内质网上,与部分FFA重新结合,组装成新的TAG。这些新生成的TAG随后以乳糜微粒(一种球形脂蛋白)的形式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优先作为脂肪储存在肝脏或是其他组织中,进而可能导致脂肪的积累。
甘油二酯(DAG),特别是1,3-DAG,不会通过DAG酰基转移酶途径重新合成为新的甘油三酯(TAG)。当1,3-DAG被摄入后,它们在小肠腔内会经由胰脂肪酶的特异性作用分解为1-单甘油酯(1-MAG)中间体和游离脂肪酸(FFA)。值得注意的是,由于DAG酰基转移酶与MAG酰基转移酶对1(3)-MAG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因此仅有极少量的1(3)-MAG能像TAG水解产生的2- MAG那样,通过甘油磷酸途径再次转化为TAG。这一独特的机制导致脂肪的凝块与沉积现象有所减少[11]。
此外,1,3-DAG分解产生的大部分FFA会通过门静脉直接输送至肝脏,进行β-氧化过程以分解利用。另一方面,1(3)-MAG能够反馈性地增强与肠β-氧化相关的胰脂肪酶的活性,并上调相关代谢基因的表达。这一机制有助于加速脂肪的分解过程,促进体脂的燃烧,并抑制体内脂肪的堆积。
02天然乳源结构脂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一种同时含有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的结构脂质,天然存在于母乳中。母乳被认为是婴儿最为直接且天然的营养来源,其脂肪含量约为4g/100mL。母乳中的中链脂肪酸几乎全部以MLCT的形式存在,且其相对含量约为30%左右。MLCT因其合理的中、长链脂肪酸比例,融合了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双重优势,被视为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功能性油脂。
MLCT不仅融合了LCT和MCT的优点,还巧妙地规避了两者的不足之处。当MLCT被消化水解时,能够同时释放出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其中,中链脂肪酸因其快速供能的特点而受到青睐,而长链脂肪酸则有助于促进机体的脂肪吸收与代谢,有效避免了中链脂肪酸因短时间内释放过快、过多而可能给肝脏带来的代谢负担[12]。
此外,MLCT还能以更可控的水解速率释放中链脂肪酸,并使其缓慢进入血液系统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酮血症发生的风险。相较于MCT的快速供能特性,它更适合于运动健身人群,而MLCT则展现出了平稳供能的特点。MLCT能在体内迅速代谢,不易造成脂肪堆积,同时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因此,MLCT不仅可作为儿童辅食、术后患者的食用油,也是运动达人等特殊人群的理想选择。
03海天旗下营养健康品牌
——是一健康
是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为广东海天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是研产销一体的营养健康产品品牌企业。依托集团所属的广东省传统酿造与发酵工程技术中心,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相结合,秉承初心、匠心、创新精神,遵循“让美味食品更健康,让健康食品更美味”理念,为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美味的营养健康产品。
是一健康结构油脂产品采用全生物酶法生产工艺,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或高温高压反应,5s低温瞬时分离技术,全程充氮保鲜,尽可能地保留了食用油的营养物质及风味。依托海天供应链原产地直采专供食用油原料,来源于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油、山东非转基因花生油、新疆亚麻籽油、浙江千岛湖山茶油等。同时,借助双盲感官鉴定室,追求风味极致体验,依托电子感官测评设备,精准量化风味指标,并经过“金舌头”专家品鉴师团队的多轮专家品评修改,保障产品健康美味。在产品质量方面,内控风险指标远超国标及国际要求,控制隐形产品质量风险。是一健康依托海天集团先进仓储管理系统、全面稳定物流网络、全程专业客服服务,可提供价格极其优惠的仓储物流和一件代发(邮政/顺丰)服务。
欢迎咨询合作,共谋成长!
联系方式400-100-2128/15521290776 马先生
扫码关注“是一健康”
了解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http:// www.gov.cn/xinwen/2020-12/24/
content_ 5572983.htm
[2]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china/ zh/health-topics/healthy-diet
[3]Kristensen J.B., Jørgensen H., Mu H. 2006. Diacylglycerol Oil Does Not Affect Portal Vein Transport of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but Decreases the Postprandial Plasma Lipid Response in Catheterized Pig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6 (7) :1800–1805.
[4]7.Maki K.C., Davidson M.H., Tsushima R., Matsuo N., Tokimitsu I., Umporowicz D.M., Dicklin M.R., Foster G.S., Ingram K.A., Anderson B.D., Frost S.D., Bell M. 2002.Consumption of diacylglycerol oil as part of a reduced-energy diet enhances loss of body weight and fat in comparison with consumption of a triacylglycerol control oil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6 (6): 1230–1236.
[5]Lo,S.-K. Tan, C.-P.Long, K. Yusoff,M.S.A.Lai, O.-M. 2008. Diacylglycerol Oil—Properties, Processes and Products: A Review Food Bioprocess Technology 1: 223–233.
[6]Wyness G.R.,Lodge R.W., 1977. Process for recovering symmetrical diglycerides from glyceride mixtures. US Patent 4,018,806.
[7]Lubary M., Hofland G.W., ter Horst J.H., 2011. Production of diacylglycerol‐based milk fat analogue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3: 459–4.68.
[8]Yang T., Zhang H., Mu H., Sinclair A.J., Xu X. 2004. Diacylglycerols from butterfat: Production by glycerolysis and short-path distillation and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America Oil Chemists’ Society. 81: 979–987.
[9]Guo Z., Sun Y. 2007. Solvent-free production of 1,3-diglyceride of CLA: Strategy consideration and protocol design. Food Chemistry. 100:1076–1084.
[10]Friedman, H. I., and B. Nylund. 1980. Intestinal fat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A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USA) 34:2603.
[11]Matsuo, N. 2004.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diacylglycerol in foods.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10 (2): 103–10. doi: 10.3136/fstr.10.103.
袁婷兰. 母乳脂的中长链甘油三酯组成及其代谢特征[D]. 江南大学, 2021.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广大健康原辅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甘油二酯(DAG)
上一篇:明胶升级倒计时,欧帝玛骨明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下一篇:3月11日下午 | 「原料创新与解决方案齐飞」新营养线上论坛,快来抢先预约吧!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