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有图有真相,“气血双补”才是“理想补铁剂”该有的样子
2021-07-20 17:25 来源:新营养

图源:新视界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0% 的人 (超过 2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铁缺乏,因此从最初的无机铁,到有机酸铁、铁螯合物,再到后来的血红素铁……人类寻求“高效补铁”的脚步从未停歇。但受制于铁腥味重、生物利用度不高、胃肠道刺激、易受植酸根影响等问题,人类距离理想的补铁剂总差那么一小步,直到血蛋白多肽的出现,终于让我们看到了补铁产品创新突破的曙光。 为啥是血蛋白多肽 血红素铁是动物铁存在的主要形式,由卟啉环和二价铁构成。在动物体内,血红素铁与珠蛋白结合构成血红蛋白。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吸收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机制不同,能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吸收,不受植酸根等抑制因素影响,且生物利用度比一般铁剂高3倍以上,不会产生任何消化道不适症状,是理想的生物态铁剂。但由于血红素铁与珠蛋白分离后即自动氧化成三价铁。因此纯亚铁血红素极难分离得到,一般都是羟高铁血红素或氯高铁血红素。 既然保证血红素铁不被氧化的关键在于其与珠蛋白的结合,那么如果将血红蛋白采用合适的酶制剂进行“剪切”,就能既“完整”的保留其中的血红素铁,又保留了营养丰富的多肽,可谓一举两得,而这也成为了血蛋白多肽的优势所在。 更安全的补铁成分 为了客观评价血蛋白多肽(牛血)的安全性,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选取健康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血肽低剂量组(2mg/kg.bw/d)、血肽中剂量组(20mg/kg.bw/d)、血肽高剂量组(100mg/kg.bw/d)、硫酸亚铁低剂量组(100mg/kg.bw/d)、硫酸亚铁高剂量组(200mg/kg.bw/d),基础饲料(含铁量180mg/kg)喂养,适应性喂养3-5天后,每日灌胃补铁剂,连续30天。 观察大鼠状态,每周称体重1次,灌胃30天后,取血,分别用生物化学方法或ELISA方法检测铁代谢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取胃、十二指肠、盲肠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是否有炎性反应等改变;取肝、肾测量各脏器重量,计算各脏器的脏器体重比值。 结果发现,补充血蛋白多肽(牛血)对普通日粮喂养的健康大鼠体重及肝肾功能、肝肾大小、糖脂代谢、铁代谢均无明显影响;补充不同的剂量血蛋白多肽(牛血)30天后,大鼠胃肠道黏膜无明显炎症变化,且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与硫酸亚铁相比,不同剂量血肽均无明显胃肠道刺激表现。
更有效的补铁成分
为了客观评价血蛋白多肽(牛血)的抗贫血功效,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选取初离乳大鼠(出生后21天),部分采用低铁饲料喂养3周进行缺铁性贫血造模。使低铁饲料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饲料组,特别是血红蛋白含量约为对照组的40-50%,使其符合小细胞低色素的缺铁性贫血特点。 建模成功后,每日上午进行灌胃,血肽低剂量组(6mg/kg.bw/d)、血肽高剂量组(16mg/kg.bw/d)、蛋白琥珀酸铁组(7.5mg/kg.bw/d)、硫酸亚铁组(16mg/kg.bw/d),并观察检测补充血肽前后贫血症状以及贫血相关检测指标的恢复情况,并计算血肽铁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斑马鱼技术在功能性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 2021斑马鱼技术应用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从防盲治盲到普遍眼健康,20多年过去了,护眼营养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