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战火燃起的新赛道:营养智造与新植物地图
2020-11-09 17:55 来源:新营养


广州活动会议及展位示意图图
似乎是一夜之间,人造肉就火了,之后植物酸奶、植物小零食、植物蛋,甚至植物调味料相继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中。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植物基。作为大健康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近年来“植物基”已经占据了各大食品饮料的趋势榜单。 Innova Market Insights曾经预测,2020 年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植物基革命”,或将成为该品类的爆发元年。 全球热词“植物基”,到底有啥好? 最初,对于植物基食品的尝试是为了适应那些对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的人。后来,一些素食主义者和宗教主义者开始成为植物基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从2008-2019年的十多年间,植物基食品已经从一种小众需求逐渐走向大众。从品类起势到全球风靡,植物基产品迎来了全面爆发的临界点。 根据Good Food Institute和美国植物基食品协会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美国植物基食品的零售额大幅度增长了11%,达到45亿美元。数据显示,植物基产品市场主要驱动力仍是肉类和乳制品替代品。其中,植物性乳制品类别是增长最快的。另外,调味品类别的增速也十分惊人,酱油、蘸酱和酱汁的增长幅度达到了52%。 植物基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与此同时常规动物产品的销售开始出现停滞或下降。 过去一年中,植物奶的销售额增长了6%,市场份额占奶类总体的13%,而牛奶的销售额下降了3%;植物酸奶的销售额增长了39%,传统酸奶的销售额则下降3%;植物基奶酪增长了19%,常规奶酪涨幅与上一年持平;基于植物冰淇淋和冷冻新产品增长了27%,而传统冰淇淋销售额仅增长1%;植物性肉类增长了10%,目前市场价值已超过8亿美元,植物肉占零售包装肉类销售额的2%,冷藏植物肉增长了37%,相比之下,常规肉类的销售额仅增长2%。 “植物基”概念,深入到了哪些领域? 植物基与什么关联最深?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谢瑶回答:“吃!也就是餐桌营养”。民以食为天,饮食中植物基的运用也是最多的。肯德基中国与别样肉客合作推出了“植培牛肉芝士汉堡”;Just Mayo上架的纯素蛋黄酱;农夫山泉创新推出杏仁口味植物基酸奶;雀巢在瑞士上市植物基金枪鱼;伊利植选的高蛋白植物奶;由杏仁和燕麦为基础开发的低热量冰激淋等,通过各种领域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
图:植物基产品案例
提到植物基,脑海中会自然蹦出几个关键词——绿色、天然、营养、健康,且随着技术创新,还可以在开发过程中运用科技概念。借助天然来源的植物成分,通过科学手段,让消费者的生活更加营养健康,赋予产品更多的功能性,例如低致敏等健康诉求。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植物蛋白应用到食品饮料中替代动物蛋白,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85亿美元;预计2020-2024年,全球植物蛋白替代市场将以14%年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市值将超过350亿美元。中国市场起步较欧美要晚,体量也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但从2019年起增速明显,2020年上半年增幅超过150%,且随着健康绿色消费观念趋势的不断深入,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图:药食同源产品案例
药食同源市场日见兴盛,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原料方面:第一,品种混乱;第二,质量控制上原料的活性成分和标示性成分不明确;第三,重金属农残问题有待解决。在产品研发方面:第一,科技含量低,某些成分的功能因子以及作用机制不明确;第二,剂型简单,主要以胶囊、片剂为主;第三,品种盲目跟风,近年来“药食同源”品种呈现明显阶段性“爆款”,经全民追捧后迅速降温,盲目跟风生产者也因此遗留了较大库存。
产品开发:健康、美味都要有
消费理念的升级、素食文化的兴起、对环境问题与动物福祉的责任感等,都让植物基从一开始就自带光环。由此可见,植物在食品饮料市场具有厚积薄发之势,并非如同“网红食品”般稍纵即逝。但天然植物提取物想要大规模地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还有不少难关亟待攻克。
如果植物基产品无法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口味、质构和视觉吸引力,那么消费者也是不会这么容易“见异思迁”的。所以究其根本,除了高阶光环、环保标签、创意元素之外,植物基产品还需实现健康和美味之间的平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