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赵媛奇谭 |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空窗期,那几亿“挨饿的人”可怎么办?

2019-12-03 19:57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2019年5月9日之前,常先生的体重是75kg 一周后,体重下降到65kg,并保持到现在。 不用羡慕他,他没刻意减肥,是胰腺炎帮了他的忙。 但除了变苗条之外,胰腺炎似乎再没优点可寻。
常先生2018年11月与2019年11月对比照片
医生说,治疗胆源性胰腺炎(胆结石掉入胆管,胆汁反流造成的胰腺炎)需要禁食,但禁食后要怎么回复饮食,医生只答了四个字“清淡饮食”。到底何为清淡,脂肪能摄入吗?每日摄入多少?蛋白质能吃吗……诸如这些问题,只等来了医生的沉默。保险起见,出院后,“清汤寡水”成了常先生的饮食常态。 而对于经常出差的常先生而言,吃饭也成了“大麻烦”。 “你们的面有油吗?” “有啊” “可以不放油吗?” “没问题” 店家爽快的答应了,结果碗里还是漂着一层油…… “不是说不放油吗?” “没放油啊” “那这汤里的油是哪来的” “哦,这是香油”…… 此后,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有段时间常先生出差的时候是要背上“锅和干粮”的。 如果常先生是一个特例也便罢了。但据说中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10%-15%,而且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而我国胰腺炎发病率亦有所升高,因为胆结石导致的胰腺炎,即胆源性胰腺炎占发病人群的50%以上。 如此看来,像常先生一样对于食物和营养有特定需求的人并不在少数。 好在常先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营养相关,所以立即着手寻求帮助。然而,尽管在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分类中有“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这一子类别,但截至2019年11月,已获批的40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没有一款产品属于这一子类别,就更别提其他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了。
制表:新营养
不仅胆结石、胰腺炎患者对于营养摄入有特定要求,其他一些常见疾病也有相应的营养摄入需求,比如糖尿病病人要限制糖的摄入;肾病病人要限制蛋白的摄入……如果把所有这些有特定营养需求的人加在一起,恐怕要以“亿”为单位计算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认为几亿人“吃不上饭”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们没“饿死”并不是因为我们为他们提供了正确的营养,而是他们只能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食物维持基本生存。 一时的营养失衡也许不会立即产生严重后果。但就像常先生这样如果体重持续下降,而且减掉的都是“瘦体重”的话,很难说将来会不会导致其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为了以绝后患,不日常先生就要把胆囊摘除了。虽然一时痛苦,但至少康复之后就可以基本正常饮食,不必担心营养失衡了。 可那些数以亿计的有特定营养需求的人们,“吃不上饭”仍将是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面对的困扰。

我很敬重的一位医生石汉平曾经说过,很多人,包括很多医生在内,都把营养支持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但对于病人而言,医疗手段只是漫长康复过程的一个步骤,而营养应该贯穿始终。而且必要的营养支持对于某些特定疾病,比如肿瘤而言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像常先生这样,住个医院,体重掉个一二十斤的,在肿瘤住院患者中似乎更为普遍,而且一段时间里,竟然有人认为,得了肿瘤就得“挨饿”,这样可以“饿死”肿瘤细胞。“其实,很多肿瘤患者到后期,不是病死的,而是饿死的。”石汉平医生曾这样与我描述营养对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性。201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过对国内2.7万个病例跟踪研究发现,57%的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其中71%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 医院是营养不良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患者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人群,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社区居民,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及慢病患者尤甚。文献报告,高达 20%-60% 的患者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30%-80% 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显著的体重丢失,而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医源性医院营养不良或者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原有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疾病迁延难愈,甚至导致疾病的加重或者反复。 石汉平更是将中国院内营养治疗存在的问题形象的总结为“二多,五少”。二多即,中国院内营养营养不良多,占比达到40%-80%;误区多,比如上面提及的营养促进肿瘤生长,要饿死肿瘤就要偏饮偏食;五少,首先是认识不足,认为营养支持只是辅助治疗,花钱多,效果差;其次是知识储备不足,一项涉及全国13省、138医院、3036人的调查显示,院内营养治疗相关测试及格率仅为35%;再者是治疗不足,71%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而这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不足和使用不足密切相关。

前文提到,目前获批的40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绝大部分都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而针对成人的产品之所以少之又少,特别是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至今仍没有获批,也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比如,我国营养诊断与治疗不能作为医疗收费记入医保;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往往只能在医院的小卖部售卖,无法进入药房;营养师没有序列、不能晋升;肠内营养仅占到营养支持的10-20%,医院营养治疗仍以肠外营养为主。 但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包括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呼吸系统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等在内的13种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需要进行临床实验。直到2019年9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才公布了三款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规范,即《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糖尿病》、《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肾病》和《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肿瘤》。虽然三个指导原则是临床试验需要考虑的一般性原则,供各方参考且不要求申请人强制执行。但至少,对于有志于研发生产糖尿病、肾病、肿瘤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企业而言,看到了一些具有实操性的指导原则。 这意味着,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发和生产“起点”几乎可以和药品比肩,但在销售上却没有和药品同等的“待遇”,连药房都不能进。因此,相对于看得见的高昂“付出”,上马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能够带来的“回报”似乎有些雾里看花,遥不可及,思及此,恐怕没有人敢在短时期内贸然上马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而在这段没有“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日子里,诸如常先生这样的人,还是要“挨饿”的。 世界粮农组织报告称,2007年全世界有9.23亿人营养不足,比1990-1992年期间增加8千万。2013年的报告称,营养不良是全球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儿童全部原因死亡的45%。2012年我国明确诊断的慢病患者超过2.6 亿人。全国18 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慢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的86.6%、疾病负担的69%。要让那些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有饭吃,吃得好”不仅需要营养产业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方方面面的重视。 如果这篇文章已经引起了你的重视,那不妨转发以引起他人的重视吧,替常先生以及向常先生一样的朋友们感谢你!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就《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2019年版)》和《允许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征求意见稿)(2019年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下一篇: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