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盒子嘉选资讯

营养健康产业渠道革新与趋势展望,《营养盒子渠道趋势报告》正式发布,6月5-6日大健康私域选品会,杭州见

2025-02-28 09:06   来源:新营养

当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正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纵观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发展历程中,直销凭借线下面对面的高频互动,构建起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借助人际网络的广泛覆盖,迅速打开了市场,实现了产品的普及与销售飞跃。

随着时代的变迁,营养健康产业的渠道格局已悄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元化、创新化的渠道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营养盒子渠道趋势报告》正式发布

2月18日,新营养携手够选优蜜、国岳夫妇、修正私域直播、乐家精品汇、杭州亿达通、热度电商、自我姐(自我好物)、浪平优选、恒奕传媒、爱逛、丛子星球多家头部渠道,共同发布了《营养盒子渠道趋势报告》。该报告不仅分析了当前营养健康行业的渠道变化,同时精准捕捉到了热门的市场趋势,为营养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扫描「竞合岛咨询」小程序

免费获取《营养盒子渠道趋势报告》

免费参会说明

(1)参会报名:报名信息提交后,请注意查收邮箱及微信,新营养同事将会发送参会确认码(请保留此码作为参会签到凭证),同时,主办方将审核,并与您核对参会信息,最终确认否参会。

(2)参会签到事宜

合作伙伴签到时间:6月4日10:00-20:00

参会人员签到时间:6月5日07:30-08:30

(3)大会时间:6月5-6日(全两天)

(4)大会地点: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818号)

如需参加大会活动,请扫码提交信息,感谢

《营养盒子渠道》视频专访

《营养盒子渠道趋势报告》正式发布同时,新营养启动了《营养盒子渠道》视频专访,邀请了11位具有深厚行业经验的渠道代表参与。

嘉宾们从营养健康产业的现状剖析入手,共同挖掘渠道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面对未来食品饮料市场的无限可能,他们深入剖析消费者群体,从刚性与隐性需求的双重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消费渠道,精准定位并吸引目标客户,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王乐 乐家精品汇创始人

卡卡 国岳夫妇商务

樱木 够选优蜜主播商务负责人

赵解民 修源正康健康管理中心运营副总裁

安然 热度全域增长负责人

阿牛哥 浪平优选主理人/苏州浪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袁炜 自我好物CEO

杨雷 爱逛直播运营负责人

夏曦 福盛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健 亿达通供应链负责人 

货王  货王大猩猩主理人

营养盒子趋势报告之八大趋势驱动2025营养健康产业新格局

近年来,营养健康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展,尤其是在功能性食品和补充剂领域。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3年全球功能性和天然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已达235亿美元,并预计到2033年将增加到385亿美元。[1]这一市场的扩张反映了消费者对整体健康以及天然健康食品等方面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揭示了特定人群对定制化营养产品的强烈需求。随着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挑战,营养健康行业正在向更加细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2024-2025新营养年度趋势大会上,新营养基于当前的营养健康市场发布了《2024营养盒子年度报告&2025年度新品趋势洞察》。该报告通过整合营养盒子庞大的数据库,回顾并总结了年度内不同品类、原料、功效及剂型的变化,同时也梳理了各大品类下的创新新品。此外,还深入剖析了营养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动向,揭示了八大关键趋势,为品牌指引了进入营养健康食品新蓝海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益生菌产业发展迅速,但市场中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很多产品在菌株选择和功能设计上缺乏差异化,导致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益生菌行业逐渐向定制化方向转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需求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l定制化益生菌满足个体化健康需求

消费者对个性化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益生菌产品的定制化趋势逐步显现。深圳等地的企业通过肠道微生态检测技术,结合个体的肠道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益生菌干预方案。这种基于科学研究的个性化方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效果,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通过量身定制的益生菌方案,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肠道健康状况选择最适合的产品,优化健康效果。

这种定制化的方案打破了传统“一刀切”的产品设计,让益生菌不再只是普适的健康补充品,而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健康管理工具。

l活菌数与货架期:质量保障与市场竞争的关键

在益生菌产品中,活菌数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确保益生菌的效果,必须保证足够的活菌数量。然而,产品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菌株的活性往往会有所下降,这成为影响产品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确保活菌数的稳定性以及延长货架期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通过更先进的生产和包装技术来提升产品质量。例如,采用冻干技术和特殊包装技术,能够在延长产品保质期的同时,保持菌株的活性。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益生菌的效果,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市场研究,全球益生菌市场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712亿美元,并在2029年增长至10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2%。[2]这一增长与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增加以及行业内技术创新息息相关。

因此,益生菌产业正朝着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定制化产品和活菌数保障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益生菌产品不仅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还将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健康体验。

药食同源产品作为中医传统与现代健康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它不仅代表着天然、安全的健康理念,还具备广泛的市场潜力。然而,尽管这一产业具备独特优势,目前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低端竞争状态,附加值较低。为了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并提升市场竞争力,药食同源产业亟需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推动产业的升级。

药食同源产品的市场中,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批发中药饮片和代用茶以低价在线上销售,形成了以价格为主导的竞争格局。这些低价产品虽然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但由于其附加值较低,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效果和品质的更高要求。此外,由于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对这一类产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市场整体的品牌效应和信任感较弱。

然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天然、有效成分的关注,药食同源产业的潜力不容忽视。为了突破当前的低端竞争困境,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l科技驱动的高端化升级

要实现药食同源产业的高端化,科技创新是关键。首先,通过提纯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产品的活性和功效,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现代技术的应用,如超临界萃取、纳米技术等,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提高其生物活性,确保消费者获得更为显著的健康益处。通过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药食同源产品能够突破传统中医药产品的局限,迎合现代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效果产品的需求。

此外,结合中医哲学与现代科学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分析,能够帮助更精准地锁定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提升产品的疗效,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健康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推动药食同源产业的品牌化和高端化进程。

l草本化妆品的崛起

根据艾媒咨询的《2023-2024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大数据及商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7月,中国草本化妆品存续企业数量已达到3876家。消费者普遍认为中药材是一种自然、有效、健康的美容和调理产品,这也表明草本化妆品这一细分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3]中草药作为天然成分在护肤、美容等领域的应用,正在为传统药食同源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草本化妆品的成功,证明了中药材在现代消费品中的巨大附加值潜力。随着消费者对草本产品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未来药食同源产业可以借鉴这一趋势,将中药材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推出更多功能化、定制化的高端产品,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图源:《2023-2024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大数据及商业趋势研究报告》

全球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环保压力不断加剧,传统生产方式和供应链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合成生物学技术迅速崛起并在营养健康领域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的规模已达到162.2亿美元,预计2025年至2030年期间,市场将以17.3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展。[4]

图源:GRAND VIEW RESEARCH

l合成生物学突破传统生产方式

合成生物学通过重新设计和构建生物系统,利用微生物作为“生产工厂”,高效、低耗地生产各类目标产品。在营养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学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资源密集型生产方式,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传统蛋白质生产依赖大量动物资源,消耗了大量土地、水源及能源,而合成蛋白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技术,不仅减少了对动物资源的依赖,还能在高度可控的环境中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确保资源效率和供应的稳定性。

l合成蛋白

合成蛋白通过生物工程手段生产,能够有效替代传统动物蛋白。尽管合成蛋白的结构与天然蛋白有所不同,但它在稳定性、可控性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合成蛋白的生产无需依赖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同时能够在自动化生产环境下保证产量的稳定。这使得合成蛋白不仅能应对全球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提供更为环保、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方式。

l微生物发酵推动合成物的商业化应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合成生物学中的关键之一,通过微生物代谢合成目标产品。在营养健康领域,微生物发酵已成功商业化多个重要产品,如2′-岩藻基乳糖(2′-FL)和乳酰-N-新四糖(LNnT)。这些合成物已广泛应用于婴儿配方奶粉中,提供母乳中的关键成分。[5]

目前,这些合成物的应用正在扩展,未来可能进入成人膳食补充品领域。2′-FL和LNnT等成分在改善成人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潜力。微生物发酵不仅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还能在减少环境负担的同时生产出具有生物活性和定制化功能的成分。

l合成生物学的未来

合成生物学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环境负担,合成生物学为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技术的成熟将加速其在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传统制药企业纷纷进军大健康行业,推出各类功能性食品品牌。借助其在技术研发、原料控制和健康概念上的优势,药企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3523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6]这一市场的崛起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为药企与食品企业提供了跨界发展的新机遇。

l药企依托于资源与技术优势的发挥进军功能性食品

药企进入功能性食品行业,凭借其在药品研发、原料采购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快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例如,江中药业在2014年推出的江中猴姑饼干,凭借其独特的健康概念和药企背书,一经上市便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第一年销售额便达到了8亿元,远超传统药品的增长周期。[7]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药企在进入食品领域时,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和资源整合,迅速实现产品的市场化。

药企之所以能够在功能性食品领域迅速崭露头角,关键在于它们在原料控制、产品配方以及科学研发上的优势。药品研发过程中的精准把控和标准化管理,使药企在功能性食品的生产中能够确保高品质、高安全性。此外,药企对于健康产品的深度理解和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也为它们进军大健康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l食品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与技术创新积极响应

与此同时,传统食品企业也意识到了功能性食品的市场潜力,开始通过研发来增强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向上拓展市场。食品企业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它们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供应链管理,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中,功能性软糖成为药企和食品企业的主要竞争焦点。药企利用其科研技术优势,推出了具有明确功能的软糖产品,如针对免疫、肠道健康、睡眠等方面的功能性产品。它们通过精确的配方和科学的研发,使得产品具有明确的健康功效,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相比之下,食品企业则更多依赖于自身的生产优势,通过多样化的口味和不同的配方,吸引了大量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并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食品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价格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快速增长,为药企和食品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为了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药企和食品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性和差异化,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例如,随着消费者对自然、有机成分的关注,未来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可能会更加注重原料的天然性和绿色环保。

生物利用度是衡量营养素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指的是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并有效利用的程度。然而,许多营养素因其低吸收率限制了其实际功效,导致消费者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健康益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营养素的生物利用度,尤其是脂质体技术的应用在这一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生物利用度已经不再是一个生僻的药学概念,反而逐渐成为了衡量保健食品功效的一个有力工具。所应用的营养素材如何能够富有最高利用价值?如何应用生物技术,成功突破边界效应?什么样的技术或工具会成为突破口?还有什么样的科技场景值得我们期待?这都将是生物利用度在未来能够提供的想象空间。

l植物提取物的生物利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下,植物提取物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以特色植物资源为核心的营养健康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更承载了中国特色文化与精神。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支持下,天然健康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消费者需求的体现,植物草本产品也因此百花齐放。

l脂质体在食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不仅限于药物递送,还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例如,某些富含抗氧化成分(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的食品使用脂质体技术进行包裹后,能显著延长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9]

l剂型的创新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剂型作为保健食品呈现给消费者的产品形态,既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保健食品的功能,同时也承载了保健食品功能的体现。通过膳食补充剂剂型的创新开发,从而可以优化膳食补充剂的使用。

随着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母婴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婴幼儿产品的需求规模,也推动母婴营养和健康管理领域的深度调整,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自1950年以来,全球生育率已经减少了一半。到2021年,全球平均每名女性生育的孩子数仅为2.23,已经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更替水平。预计到2100年,全球生育率将进一步下降至1.59,这意味着婴幼儿数量的持续减少将成为全球性问题。[10]

l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面对婴幼儿市场的萎缩,母婴营养企业逐渐将关注点从单一的婴幼儿群体扩展到儿童、成人乃至老年人,转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例如,一些传统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开始推出适合孕产妇、儿童和中老年人群的特殊配方奶粉,涵盖免疫支持、骨骼健康等多种功能性需求。这种产品线的延伸不仅能够缓解低龄人口减少带来的市场压力,还能抓住健康消费理念普及带来的新机遇。

此外,企业还加速布局功能性食品领域,例如针对儿童注意力和认知发展的营养补充品,以及满足老年人口特殊需求的肠道健康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化营销,母婴营养企业得以在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增长点。

l服务升级

除了产品线的调整,高端服务和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也成为母婴市场的重要增长方向。高端母婴会所通过提供专业护理、营养咨询和育儿支持等一站式服务,迎合了部分中高收入人群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客户粘性,还能为企业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同时,线上健康管理平台的崛起进一步丰富了母婴健康服务的形式。这些平台通过整合母婴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育儿建议、营养计划和健康监测服务,帮助家庭科学育儿。例如,一些母婴健康APP结合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并将数据与专业医疗团队联动,为父母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支持。

全球生育率下降对母婴市场的冲击显而易见,但也为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带来了机遇。通过拓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产品线、发展高端服务模式以及积极布局数字化平台,母婴营养企业正在迎接这一变化带来的挑战。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母婴市场将从单一的婴幼儿群体扩展到更广泛的人群范围,推动整个健康管理行业迈向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阶段。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尤其在中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11]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社会结构,也重塑了消费市场,特别是在健康产业中,新老年人群体逐渐成为重要的市场力量。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群体不同,新的老年人群体更加注重功能性衰退和健康质量,而不仅仅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这一群体的健康需求表现出更为细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老年人”群体的核心特征是功能性衰退的表现,如关节炎、黄斑病变、骨质疏松等问题,而非单纯的生理年龄。随着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开始面临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这些人群通常希望通过保持身体功能、延缓衰老过程以及管理慢性病等方式提升生活质量。与传统老年群体不同,新老年人群体更重视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且更愿意接受新的健康理念和科技成果。

针对新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抗衰老、免疫调节和功能性营养产品成为当前研发的热点。消费者对“健康老龄化”的认知不断深化,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加快相关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在营养补充剂和慢病管理领域。

抗衰老产品:抗衰老不再仅仅是为了外貌上的年轻,更关注身体功能的保持。抗氧化剂、胶原蛋白、维生素D等成分,帮助新老年人减缓体内器官和系统的老化过程。市面上的抗衰老营养品,不仅聚焦于皮肤护理,更重视关节、骨骼和心血管等系统的保养和修复。

免疫调节产品: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减弱,新老年人群体面临更高的疾病风险。免疫调节产品,如益生菌、维生素C、锌等,帮助增强免疫力,抵抗外部病原入侵,提升身体自我修复能力。

慢病管理产品: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慢病管理已成为新老年人群体的重要关注点。定制化的慢病管理产品,如血糖调节剂、心血管保健品等,提供日常营养支持,并着眼于长期健康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和发展。

新老年人群体的崛起正在重塑健康消费市场,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并创新产品和技术,以实现精准的健康管理。通过研发针对性的营养品和慢病管理产品,企业能够抓住未来的市场机遇,满足新老年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赢得未来市场的先机。

l神:大脑健康与精神压力的营养干预

精神压力管理正逐渐成为全球营养市场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数据指出,全球心理健康保健品市场在2024年的规模已接近15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4至2029年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5%。[12]

图源:Mordor Intelligence

这一增长不仅受到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驱动,也与现代工作环境、学业压力及老龄化社会中认知退化的挑战密切相关。精神压力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能够缓解压力、提升认知功能的营养补充品。

精神压力已成为全球职场和学术环境中的普遍问题。Gallup的2023年报告显示,44%的职场人士表示每天都感受到较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在高压行业(如金融、技术等)工作的人群,压力水平明显显著。[13]

与此同时,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也面临着由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长时间的数字设备使用所带来的心理健康挑战。近年来,国家针对这一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先后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支持和干预。[14][15]

图源:教育部

此外,老年人群体中,认知功能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认知障碍患者已达到13143950例,约占全球总数的25.5%。这一问题促使更多的老年人群体寻求通过营养干预来支持大脑健康。[16]

l境:环境变化与过敏人群增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过敏性疾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过敏组织(WAO)报告,全球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已达30%,其中过敏性鼻炎、哮喘和食物过敏是最常见的类型。[17]随着环境因素(如PM2.5污染、花粉浓度上升等)的加剧,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市场对针对环境过敏源的功能性营养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过敏问题日益严峻的地区。

儿童和青少年是环境过敏的高风险人群。欧洲的一项研究发现,约20-30%的青少年患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湿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为显著,主要由环境中的花粉、尘螨和动物皮屑引起。[18]

此外,城市居民由于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和更高浓度的花粉等过敏源,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通常高于农村居民,在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哮喘的发病率更是持续上升。[19]

随着环境因素(如PM2.5污染、花粉浓度上升等)的加剧,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市场对针对环境过敏源的功能性营养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过敏问题日益严峻的地区。根据数据表明,过敏支持市场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10.5亿美元,并以8.1%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9年达到310.7亿美元。[20]

l病:营养干预与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

各种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正在对全球公共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认知障碍

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类型。每年新增约1000万病例,且这一数字不断攀升。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症患者数量将翻倍,达到1.52亿人。[21]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

从1990年到2019年,全球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所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增加了接近90%。在2019年,中国和印度分别占全球AMD相关DALYs的约45%。数据显示,高收入地区的AMD标准化DALYs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地区的这一比例则较高。[22]

骨关节炎

全球目前已有约5.95亿人患有骨关节炎,约占全球人口的7.6%。自1990年以来,骨关节炎的病例总数已经增长了132.2%。预计到2050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将增加74.9%,手部关节炎将上升48.6%,髋关节骨关节炎将增加78.6%,而其他类型的骨关节炎将增长95.1%。[23]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导致大约1800万人丧生,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其中,约85%的死亡由心脏病和中风引发。[24]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约1.3亿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死亡原因。[25]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50岁以上的群体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在全球约4亿糖尿病患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可能会受到视网膜病变的影响。[26]

视觉健康

全球约有22亿人遭受近视或远视等视力问题,其中大约10亿人本可以通过预防或治疗避免视力损伤。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屈光不正、白内障、年龄相关黄斑变性、青光眼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27]

2024年6月6日,在全国“爱眼日”之际,人民网启动了“2024国民视觉健康科普公益行动”,目标是推广科学且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与方法,提升公众的视觉健康意识。[28]

面对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营养健康行业在提早预防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推动公众关注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优化,该行业正在通过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帮助人们降低疾病风险、延缓病程发展。

以预防为主的策略不仅能降低医疗成本,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的老龄化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实现。

小结

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健康行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从个性化营养到环境适应性产品的兴起,未来的营养健康市场将不仅仅是针对个体疾病的干预,更是全球健康管理的大规模革命。

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和消费者支出习惯的变化,营养健康产品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在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关注透明度、质量控制和产品的科学支持,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的营养健康行业可能不仅仅是以“预防为主”,而是向更加主动的“健康优化”和“个性化营养”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Statista, Functional and natural health food market value worldwide from 2023 to 2033

[2] MarketsandMarkets 《Probiotics Market Size, Share, Analysis, & Growth Trends Report by Product Type (Functional Food &Beverages (FnB),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Feed), ingredient (Bacteria and Yeast), End User (Human andAnimal), Distribution Channel and Region - Global Forecast to 2029》

[3]艾媒咨询 《2023-2024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大数据及商业趋势研究报告》

[4]GRAND VIEW RESEARCH 《GVR Report cover Synthetic Biology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 By Product (Enzymes, Cloning Technologies Kits), By Technology (PCR, NGS), By Application, By End Use, By Region, And Segment Forecasts, 2025 – 2030》

[5]Nutra Ingredients 《Opportunities & evidence: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 health benefits》

[6]前瞻产业研究院 《预见2024:2024年中国功能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 未来市场规模将近5000亿元》

[7]CBNData 《当药企卷入食饮赛道,功能性食品的下一站是什么?》

[8] Xiang Cheng, Xiaoran Han ,et al. Cationic Curcumin Nanocrystals Liposomes for Improved Oral Bioavailability: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doi.org/10.3390/pharmaceutics16091155

[9] Magdalena Rudzińska, Anna Grygier,et al. Liposomes as Carrier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in Human Nutrition. doi.org/10.3390/foods13121814

[10]科普中国 《全球生育率下降:人口格局重塑与挑战》

[11]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12]Mordor Intelligence, Mental Health Market Size and Share Analysis - Growth Trends and Forecasts 2024-2029

[13]Gallup, Gallup’s 2024 Global Emotions Report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16] 仁济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多家相关机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

[17]WAO,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18]EAACI, Module 1: The challenges and how we can work with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19]JACI,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on the role of air pollution in asthma and allergic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VITQUEST, Spring Supplement Trends 2024

[2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mentia

[22]frontie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1990–2019: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based on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 Study

[23]THE LANCET Rheumatology,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osteoarthritis, 1990–2020 and projections to 205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2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25]京东健康 《2024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最新现状与互联网医院的应对》

[2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abetes

[2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lindness and visual impairment

[28]新浪财经 《“2024国民视觉健康科普公益行动”启动》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广大健康原辅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纽崔莱、营小养、颜活季、OXYENERGY、胶颜态……口服美容品牌激战正酣,255亿市场谁主沉浮?
下一篇:时间种子、膳养未来、清幽乐、Aehig艾西格、因纽粹、彩虹素……肠道健康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