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物资讯

谁能与“龙角散”“正官庄”比肩?恐怕还要到传统经方里去找灵感

2019-12-01 20:39   来源:新营养

图源:新营养

提起“国字号”药食同源营养品,日本有保护咽喉200年的“龙角散”,韩国有红参巨头“正官庄”,而有数千年“药食同源”历史的中国,除了“东阿阿胶”等少数几个“国字号”药食同源营养品品牌外,真正叫得上名号的却并不多见。中国的药食同源资源如此丰富,为何叫得响的品牌却与丰厚的资源不成正比?下一个“国字号”营养品何时诞生,恐怕还要到传统经方里去找灵感。

“国字号”药食同源营养品:卖的是产品,更是历史和文化

“龙角散”也好,“正官庄”也罢,所谓“国字号”药食同源营养品,大都有些历史渊源。“龙角散”最早是江户时期秋田藩王佐竹候的御用家传药,由藩王御医、藤井玄渊发明。因当时的药方中含龙骨、龙脑和鹿角霜,且为散剂,故此得名。创立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因此,其官网称龙角散“保护咽喉200年”。

而“正官庄”也是一家有百余年历史的“国字号”企业,正官庄隶属于韩国人参公社(KGC)旗下,是唯一得到韩国官方机构认可的品牌。其前身为1899年大韩民国设立的参政课,是专职管理人参种植、加工以及流通的官方机构。在当时,红参仅为宫廷贵族专供,是平民百姓望尘莫及的高档贡品。1908年,《红参专卖法》颁布,韩国政府专卖红参的历史由此开始。当时在政府监督下生产的红参就被称为“官庄”。到了19世纪40年代,民间劣质参泛滥。政府为了将官方制参与民间的劣质参进行区分,便在当时“官庄”前加了“正”字,以示正统之意,“正官庄”的品牌名称也由此诞生。

反观我国,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品牌也不在少数,但除了中药产品,真正流传下来,到如今依然换发青春的“国字号”药食同源营养品却凤毛麟角。结合上述两个品牌的分析,恐怕主因是我们没有把老祖宗药食同源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好。

正如开篇所说,我们的药食同源资源有很多,因此,也有不少企业开发了很多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食品。但往往“千人一面”,不仅配方相近,且少有“历史渊源”可寻,一些产品甚至仅仅是简单的把原料做“加法”,这样的产品不要说“历史”,连基本的效用都谈不上,一味跟风,又怎能取信于消费者。

经方:无比深厚的“配方宝库”

实际上,“龙角散”、“正官庄”等,能够流传至今,长盛不衰,除了历史文化渊源,根本还在于实际效果百余年来经大众口口相传的口碑积淀。而好口碑除了源自好原料,还在于产品在配方上的传承与创新。其实于药食同源类营养品而言,中国在配方上独具优势,传统经方就是一个无比深厚的“配方宝库”。

何为经方?汉书有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尽管后世也有人习惯把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称为经方,但其实,经方的本质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阐释就是“高性价比”,其核心是快速准确的抓住病机,灵活调整用药,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今依然为大众所熟知的经方,比如芍药甘草汤、柴芩汤等,里面少有昂贵的中药材,且用药少,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味药,但只要病机对证,往往效如桴鼓。这也是千年经方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当然,经方毕竟是“药”而非“食”,但如果能够在经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创新与转换,既保留经方精髓,又符合“食品”门槛,从而真正做到“效果与性价比”兼顾,“历史与创新”并存,那么,打造中国自己的“国字号”药食同源营养品也并非遥不可及。

可将“经方”转化为“配方”,毕竟是从“药”到“食”的转变,如何入手,如何实现,如何使整个过程既经得起法规的推敲又耐得住市场的检验?单纯的将经方照搬照抄自然不可取,因此,就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来对传统经方中的“素材”进行整理梳理,合理筛选,重新组合,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确定产品配方。在这方面,益倍生物针对抗雾霾开发的清肺产品-传世菲乐,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转化案例:“清肺抗霾”产品

与中药从病机入手类似,营养品虽然不能宣称治病,但却能以调养为主,解决亚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以冬季频发的雾霾为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已有证据表明,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有害物质中毒、癌症、婴儿发育缺陷等多种疾病呈正相关。

尽管现代医学认为,雾霾危害健康的机制有很多,但无可厚非的是,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因此,相关产品的研发焦点自然而然就聚焦到了“清肺抗霾”上。中医对肺部疾病的治法主要有,温肺散寒、宣肺利湿、肃肺降气、清肺退热、泻肺定喘、润肺止咳、补肺益气、敛肺救阴“八法”。而与这“八法”想对应的,在传统经方中常用到的中药材有很多,主要包括:枇杷叶、桑叶、紫苏梗、桔梗、牛蒡根、甘草、青果、罗汉果、陈皮、显齿蛇葡萄等。

图源:新营养

那么,如何从这么多的“素材”中进行筛选,组合,最终开发出合规、有效的“清肺抗霾”产品呢?这不仅需要通过综合大量背景数据、配方数据、网络药理学数据串联起“中药材-活性成分-靶点(H-C-T)网络-疾病(T-D)网络”,精准的筛选出“合用素材”形成初步配方;还需要经过严谨的药效评价数据、成品质控数据对“配方”进行检验。只有这些功课都做足,才有可能做出经得起推敲的产品。

具体而言,通过将筛选出的173个活性成分与肺部疾病相关靶标、中药成分相连构建起(H-C-T)网络图,益倍生物在产品配方中选择了紫苏、桔梗、青果、罗汉果、薄荷、陈皮、枇杷叶、甘草,通过大数据分析,以上药材的活性成分或可通过作用于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络、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免疫系统等生命活动发挥“清肺抗霾”的作用。

当然配方确定后,还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对“清肺抗霾”的效果进行评价。PM2.5致肺损伤模型组实验显示,低、中、高剂量上述配方清肺产品干预后,肺泡间隔增厚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改善,肺组织间质水肿情况减少,肺损伤程度有所减轻,且随剂量增加,肺泡间隔增厚程度、炎症反应、间质水肿逐渐减轻,呈剂量依赖性。最后,通过成品质控数据得出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二氢杨梅素、橙皮苷,成品和提取物指纹图谱一致。如此,基本形成了一个利用传统经方、依托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开发药食同源营养品的完整通路。

过去,一方面囿于可用于营养品的药食同源素材受限于法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在于传统经方的中医辨证理论很难得到现代营养学的认可,往往“机理搞清楚了,效果却没了”。而通过将大数据分析、动物模型实验、品控技术等与传统经方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有历史渊源”可依,又有“现代数据”可查,更容易完成从“经方”到“配方”,从“药”到“食”的合理转化,最终打造出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药食同源营养品。

当然,在利用传统经方开发药食同源营养品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摸索的地方,但“思维决定出路”,待开发的经方大品种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古为今用,融合创新,下一个“国字号”营养品指日可待。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植物 | 红茶也可以提升肠道有益菌!还可以降低患帕金森氏症机率和预防流行性感冒
下一篇:新植物 | 《Gut》解锁“灵丹妙药”人参的隐藏属性,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