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一)
茶可以说是除了水之外饮用最多的饮料。研究发现经常饮茶与不少健康益处相关,而类黄酮则是茶中的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茶类黄酮的含量会随茶叶品种、种植条件、工艺以及冲泡方式等而有一定差别。一般而言,由红茶或绿茶茶包冲调的一杯茶能提供140
bought straight are I.
~ 300毫克的类黄酮,相比较品种参差不一的散装茶叶来讲,类黄酮的含量比较恒定均一。最近十分流行的透明三角立体茶包,比以往茶包更能确保茶水充分浸润茶叶,快速溶出类黄酮等有益成分,使茶叶的功效得以全部发挥。在西方,茶、咖啡、红酒、和水果都是类黄酮的主要来源。但是绿茶含有的类黄酮的量相比较其他类食物还是高出不少 (图一)。有调查发现,日常饮茶人群与不饮茶人群相比,每日可多摄入约65-250毫克的类黄酮。
类黄酮是多酚家族中的一组植物化合物。类黄酮不是营养素,不过体外实验表明其具有减轻炎症、阻止癌细胞、维持血管功能以及减缓LDL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特性来发挥健康效应。绿茶中的儿茶素、洋葱里的槲皮素等都属于类黄酮。许多研究着眼于高类黄酮摄入与慢性疾病风险下降之间的关联性,且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领域。不过也有些研究数据发现其在精神、体重控制以及糖尿病方面的作用。
类黄酮对冠心病的影响
在类黄酮、茶以及心脏病风险相关性之间的证据最具研究前景。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研究证据:(1)观察性研究发现类黄酮的摄入或饮茶与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有相关性;(2)干预性研究发现在一定控制条件下,受试者摄入类黄酮或饮茶后一些危险因子可好转;(3)机理性的研究发现:类黄酮在实验室条件下的一些代谢特性能解释它是如何工作的。所有这三种类型的研究一起证实类黄酮对健康有影响作用。
长期以来,茶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一直作为饮茶与健康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不过目前科学界的一致意见是:今天所有的证据还不能支持饮茶和生理性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直接联系;当前研究提示,茶中类黄酮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血管上皮功能来对心血管系统发生健康效应的。也是有很多新出现的证据是关于茶、类黄酮在血压、血脂、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及降低氧化损伤方面作用的。
类黄酮的抗癌作用
虽然有很多机理方面的研究支持类黄酮有抗癌作用,但缺乏干预性研究,而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癌症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而且受到多种生活因素和地域的影响。此外,中短期的癌症研究也很有挑战性,不像心血管病,有关癌症未来发展风险性的指标还缺乏共识。有些观察性研究发现日常摄入类黄酮能降低癌症的风险,而另一些实验则显示没有效果。在关于机理的研究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类黄酮能抑制肿瘤的生成、浸润以及细胞增殖,干扰肿瘤的生长,并帮助诱生正常细胞。所有这些特性能阻止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因此寄希望在实际生命活动中也有类似的作用。
类黄酮的新兴研究领域
针对富含类黄酮,特别是茶在其他方面健康效应的研究也在展露。其中之一是在认知方面。体外及动物实验发现,类黄酮能通过抗炎,保护神经元被毒素入侵,促进脑血流、神经生长等而有益大脑健康。一个在2000多挪威老年人的观察性研究发现:高类黄酮摄入与认知实验中的好表现相关。另一个在75个健康男性中进行的干预性实验发现:在饮用茶或是水6周后,在每日饮茶4杯的男性中有减压和放松表现。茶不仅富含类黄酮,同时还有其他成分能促进认知功能,如茶氨酸、可可碱、茶碱和咖啡因等。
另一个是有关类黄酮和二型糖尿病。在37000个中年中国人的观察性研究中报告,每日饮1杯或是更多的茶之后,二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4%。这也在两个Meta分析中得到印证。当然这还需要有进一步的干预实验来证明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类黄酮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和提高胰岛素活性来支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谢。
类黄酮对体重的控制作用
有不错的证据、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显示,儿茶素(绿茶中特有的类黄酮)能抑制肠道脂肪吸收,促进组织中脂肪氧化和提高能量的消耗。在4300个荷兰人中做的观察性研究发现:14年间在那些体重增加最少的人群中,其儿茶素摄入量是最高的。
(本专栏由《新营养》杂志与北京营养师协会联合开设,感谢立顿茶研究所提供的部分研究数据支持,所载文章均出自北京营养师协会。)